|
|
訂閱社區雜志 |
石家莊垃圾焚燒處理變廢為寶 釋放綠色能源 |
(時間:2020-6-1 8:24:21) |
剩菜剩飯、果皮紙屑、礦泉水瓶…………每天,市民總能從家里提出一袋垃圾。這袋垃圾從社區的垃圾桶,經過環衛工的垃圾車,再到垃圾轉運中心,與來自四面八方的生活垃圾“匯聚一堂”。 隨著城鎮化進一步加快,以及城鄉收轉運一體化建立,生活垃圾產生量也逐年增長。根據《河北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2018-2030年)》測算,今年,石家莊市生活垃圾日產量達到8000噸。為了讓這些垃圾變廢為寶,近年來,石家莊市加快推進城鄉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作,提高生活垃圾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綜合利用水平。 ●垃圾焚燒可發電 深達30米的“大坑”中堆放著各種生活垃圾,龐大的焚燒爐24小時運行。近日,記者在井陘縣廈能炘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垃圾庫看到,操作員張鑫正專心推移著操作桿,隔著玻璃“指揮”兩只巨大的機械爪,如同“抓娃娃”一樣將符合條件的垃圾扔進焚燒鍋爐的投料口。 與此同時,在項目廠區的中控室內,工作人員緊盯實時監控屏,確保垃圾倉、投料口、焚燒爐等各個環節有條不紊地運作。 “每天有1200噸至1400噸生活垃圾,主要從長安區、新華區、井陘縣、平山縣運來。”井陘縣城管局副局長任彥庭介紹說,以前,這些垃圾只能靠填埋處理,不僅浪費土地,而且地下水資源還容易受垃圾滲濾液污染。 井陘縣廈能炘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總投資5.3億元,2018年開始建設,2019年11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積104畝。該項目生活垃圾年處理能力達50萬噸,預計每噸垃圾發電380度,年發電量1.9億度,通過發電每年可減少標煤4萬噸。目前,井陘縣的生活垃圾已實現日產日清。 ●下腳料可資源再利用 垃圾焚燒發電過程中會產生“三廢”,分別是煙氣、廢渣、滲濾液。 “我們對排放數據實行24小時在線監測。”石家莊廈能炘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田志衛說。順著他的指引,記者看到,在中控室對應的監控平臺前,包括二氧化硫實測濃度、氮氧化物折算濃度、氯含量均值等一排數據實時更新,清晰地反映了排放的各項指標。 據悉,“兩區兩縣”的生活垃圾由全密封式運輸車運至焚燒發電廠,過磅稱重后,卸入封閉的垃圾料坑內,分區堆放發酵5至7天后,送入焚燒爐中焚燒處理。垃圾在焚燒爐內高溫燃燒,焚燒產生的煙氣將水加熱,并生成蒸汽,蒸汽驅動汽輪機組發電,焚燒產生的煙氣經尾氣處理裝置凈化后達標排放。 同時,產生的污水直接進入污水處理設備,灰渣則按品質不同做不同處理。部分可作為路基、磚頭添加劑等建材原料實現二次利用,不能利用部分則直接送填埋廠作最終的填埋處置。 ●垃圾焚燒處理全覆蓋 焚燒發電的垃圾處理方式,提高了城市垃圾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綜合利用水平,有效節約了土地資源,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環保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今后像廈能炘這樣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將越來越多。按照規劃要求,為滿足石家莊市城鄉垃圾處理能力,共需建設10座垃圾處理設施。截至目前,已建成7家,趙縣、靈壽縣、行唐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正在加速推進中,預計將于今年12月底前土建完工,設備具備聯調聯試條件。 其中,由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行唐分公司承建的行唐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設計日處理能力1000噸,計劃投資額5.9億元。該項目臨建辦公區、生活區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綜合樓、垃圾倉等主體結構施工。 規劃的這些項目全部建成后,石家莊市垃圾焚燒日處理能力可達11900噸,超出城鄉生活垃圾產生量。隨即,石家莊市將淘汰衛生填埋等落后處理方式,實現垃圾焚燒處理全覆蓋。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