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浙江吹響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沖鋒號 |
(時間:2020-3-5 10:15:52) |
多年來,浙江省在“八八戰略”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省方略,扎實推進美麗浙江建設,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 隨著治水治氣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垃圾圍城”、“洋垃圾”等逐漸成為網絡熱詞,近期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間的醫療廢物處置工作也成為了焦點之一,如何科學有效減少和利用固體廢物、抓好固體廢物管理正成為新時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 值此固體廢物管理的關鍵期,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浙江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目標要求、主要任務、實施步驟、保障措施等四個方面,給出了浙江破解固體廢物管理難題的解題思路。至此,浙江成為了全國第一個以省政府名義部署開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的省份,吹響了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的沖鋒號。 全域“無廢城市”建設 浙江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 “無廢城市”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最終實現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最充分、處置安全的目標。 圍繞這一理念,浙江針對固體廢物治理的攻堅戰早已打響,多年來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環境監管能力、風險防范能力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8年12月,國務院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后,浙江更是在固體廢物產生、收集、轉運、利用處置等各環節持續加力加碼,不斷深化固體廢物治理。其中紹興市還成功入選了全國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市。 治廢見成效,經驗獲肯定。2019年,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對浙江的治廢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表示浙江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率先全國開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也希望浙江開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為全國固體廢物監管工作提供“浙江樣本”。 “上級的要求,發展的需要,人民的期盼,就是政之所向。”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啟動會后,《方案》編制工作便隨即啟動,浙江也就此邁開了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的腳步。 建設“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 制定得全面細致到位 歷時大半年,多方論證……《方案》全面細致到位制定出了浙江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的“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 “《方案》的編制思想,是將全域‘無廢城市’建設作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化提升美麗浙江建設的重要載體,把各項工作充分融入到全省城市發展和管理過程中,持續推動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實現到2023年底,全省基本實現產廢無增長、資源無浪費、設施無缺口、監管無盲區、保障無缺位、固廢無傾倒、廢水無直排、廢氣無臭味,達到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的目標。”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具體來說就是要通過從政府、行業、社會三個層面發力。 在政府層面上,要注重制度創新,努力構建政府引領、企業主體、公眾參與的共建共享機制,形成權責明晰、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管理格局;在行業層面上,要加快能力建設,發展污染物從產生到處理全過程、從處理到服務全方位的產業鏈,促進污染防治產業做大做強;在社會層面上,要培育“無廢”理念,努力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除了明確三個層面齊發力,《方案》還錨定固體廢物的全生命周期,擬定了“產廢源頭減量化、分類貯存規范化、收集轉運專業化、資源利用最大化、處置能力匹配化、高壓嚴管常態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治理行業產業化、制度創新精準化、齊抓共管制度化”等十項任務,來精準施策、全力推進。 目標明確,任務清晰,接下來浙江將如何推進實施呢?《方案》明確,浙江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分三步實施,2020年6月底前,各市、縣(市、區)政府制定務實管用的具體舉措和進度安排,并啟動實施;2021年起,開展各地“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綜合評估;2023 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 期間,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認真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明確職責分工,抓好工作落實,加強宣傳引導,全面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格局,保障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聚焦“五大領域”“五大環節”“五大難題” “三個五”充分體現浙江特色 三個層面的工作目標,十個方面的主要任務,“三步走”的實施步驟……除了內容全面細致,《方案》還處處體現出“浙江特色”。 特色之一就是實現固體廢物種類范圍“全覆蓋”。據了解,固體廢物的產生來源于我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具有范圍廣、種類多、分布散等特點。而根據來源的不同,一般可將固體廢物分為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農業廢棄物、醫療廢物等五大類。因此,《方案》聚焦這五大類固體廢物的“五大領域”,根據其性狀及成分等特點,分類施策,分別制定了工作任務及工作目標,明確了相適應的管理模式。 固體廢物種類全覆蓋了,固體廢物產生、收集、轉運、利用、處置五大環節,《方案》也一一聚焦,細化明確了各環節的管理要求,統籌推進制度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和技術體系等保障能力建設,實現了固體廢物管理流程“全打通”。 比如,針對固體廢物產生環節,《方案》鼓勵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大的企業在場內開展利用處置等,抓好源頭減量化;針對固體廢物貯存環節,要求制定符合地區實際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分類制度等,落實貯存規范化;針對固體廢物轉運環節,要求嚴格執行固體廢物轉移交接記錄制度等,實現轉運專業化;針對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環節,要求推廣城鄉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利用、焚燒發電、生物處理等資源化利用方式等,促進利用最大化。 除了聚焦固體廢物種類和固體廢物管理流程,《方案》還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當前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固體廢物底數摸清難、特種危險廢物清運難、綜合利用產品出路難、工業危險廢物處置難、利用處置項目落地難”五大難題,結合浙江實際,提出了大力推廣電子化管理、建立健全危險廢物統一收運體系、開展“點對點”等利用工作試點、積極推動多種設施協同處置、實施固體廢物處置生態補償機制等多項針對性破解舉措。 此外,考慮到污染防治工作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方案》還在聚焦固體廢物管理的基礎上,兼顧了水、氣等環境要素,統籌推進治廢、治水、治氣工作,把“無廢城市”建設作為浙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又一重要平臺。 “下一步,我省將按照《方案》要求,督促各地進一步建立健全責任分工體系,明確目標清單、任務清單、項目清單、責任清單,有序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誰會是我省第一個‘無廢城市’?我們拭目以待。”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說。
|
|
|
|
推薦圖片 |
 | 全國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工作會議在京召 | 12月22日至24日,全國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和完善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