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浙大教授建議垃圾分類勿“重前輕后” 可分類減稅 |
(時間:2020-1-10 12:47:14) |
“你是什么垃圾?”2019年以來,“垃圾分類”一度引發社會熱潮。1月8日,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首席專家徐林教授接受采訪時,表達了自己的冷思考:既要重視前端分類,更要撬動后端處置,扶持資源利用型企業,分類減稅,讓垃圾“重生”。 2019年11月1日,《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在浙江實施,成為中國第一部城鎮生活垃圾分類省級標準。 徐林認為,在人們對于垃圾分類關注度顯著提高的當下,垃圾回收、再利用等后端處理細節問題不能忽視。 “垃圾無論怎么分類,最終都要面臨一個‘去哪兒’的問題。事實上,‘一燒了之’是最普遍的處理方法!毙炝终f,近來垃圾焚燒項目上馬速度明顯加快,這是垃圾處理的誤區!叭绻K端只有這一種處置方式,分類運輸以及源頭分類有什么意義?” 徐林認為,垃圾分類不是目的,構建再生循環體系、減少最終的垃圾殘余才是目標。 對此,他建議,要加強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建設,形成固體廢物從產生到再循環利用的閉環系統!啊清e放的資源’是社會共識。但是只有將垃圾資源化利用,它才能成為資源。” 作為資源化利用的主體,徐林將目光瞄準企業的技術創新。他以杭州市余杭區的“虎哥回收”為例,指出政府要扶持資源利用型企業發展,撬動垃圾治理鏈條的后端。 “虎哥回收”創建了“前端收集一站式、循環利用一條鏈、智慧監管一張網”運營體系,能將95%-98%的“干”垃圾再生利用,真正做到垃圾的減量化和資源化。 該模式體現了固體廢物的治理邏輯:首先考慮資源化利用,其次將無法資源化或資源化成本過高的廢物焚燒。填埋只能作為迫不得已的應急手段。 “這是當前最有效的辦法。”徐林說,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實現垃圾殘余量最小化,讓垃圾分類不再浮于表面。而在這一過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視。其中減稅應成為首選。 他建議,政府可根據企業處置的垃圾品種而分類減稅。例如,對紙張、塑料瓶等高價值回收品可少減稅,甚至不減稅;對玻璃、陶瓷等低價值的回收品可大幅減稅;對大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等不僅要減稅,還要給予一定補貼。
|
|
|
|
推薦圖片 |
 | 全國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工作會議在京召 | 12月22日至24日,全國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和完善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