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垃圾分類 更應了解引發哪些市場變革? |
(時間:2019-6-21 10:27:53) |
垃圾分類通過新的社會治理模式,帶動生活方式及固廢產業鏈變革。 當前,我國已具備了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基礎: (1)人均收入及居民素質顯著提升; (2)垃圾收運、處置設施建設已初具規模。垃圾分類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更將對固廢產業鏈利潤的重新分配和體系化建設產生深遠影響。發展初期監管是關鍵,既需要發改、住建、市容、公安、商務及環保等多個部門統籌配合,也需要充分調動社會參與者的主觀能動性。 分類制度給固廢產業鏈帶來市場增量,重點關注盈利能力。垃圾分類將進一步推動: (1) 相關環衛設備車、中轉站、垃圾箱的更新換代: 2019-2020年增量市場共約84億元、2021-2025年每年平均約40億。 (2)提高焚燒熱值:幅度為30-40%,若以0.4元/度上網電價計,項目盈利將提升15-20元/噸;控制二噁英排放:分類后,降幅可達80%。 (3)利好餐廚垃圾處理:該類項目盈利的核心在于監管強度及附加值部分如生物柴油銷售水平,垃圾強制分類有助于提升餐飲企業垃圾收運質量;增加廚余垃圾處置市場投資及運營需求:增量投資建設市場為588億元,增量運營空間143億元/年。 (4)促進千億產值再生資源領域規范化、體系化發展及利潤的重新分配: “拾荒者”將被替代、“小作坊”將開啟供給側改革、“經銷商”盈利將被壓縮。 生活方式變化帶動新增消費, 廚余垃圾處理器及互聯網+收運有望受益。 (1)廚余垃圾處理器有著使用便捷、節省時間、避免二次污染等多方面優勢,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垃圾分類制度提升使用需求的情況下,我們預計2020及2025年的市場需求有望分別達到85及273億元。 (2)在垃圾分類政策要求“定時定點”投放垃圾的情況下,“996”上班族對于垃圾分類后的投放“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時我國的居住習慣和飲食習慣也進一步激發了對上門回收垃圾的需求。互聯網+收運模式可以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但仍需找到適合的成熟的商業模式,以平臺搭建渠道壓低人工成本或如何獲取縱向產業鏈盈利差是關鍵。 關注新治理模式帶來的市場變革。垃圾分類制度的實施和全面推廣不僅能促進固廢處理全產業鏈的協同整合以及利益最大化,更將優化居民對于生活垃圾的處置方法,甚至改變居民的生活方式。環衛設備方面建議關注盈峰環境、龍馬環衛,中國天楹;垃圾焚燒方面建議關注區域性龍頭上海環境、以及產能加速提升的瀚藍環境;餐廚處置方面建議關注滲濾液處置龍頭維爾利。從對生活方式改變的角度分析,廚余垃圾處理器市場和互聯網+環衛模式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建議關注提前布局廚余垃圾處理器的小家電制造廠商,以及布局互聯網收運、再生資源的創投企業。
|
|
|
|
推薦圖片 |
 | 鑫聯環保聯手清華蘇州院共謀危廢治理科技創 | 5月20日,在此間舉行的固體廢物管理與城市礦產開發國際學術會議上,鑫聯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鑫聯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