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十三五規劃下,要求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90%以上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50%以上,其中東部地區達到60%以上;以及到2020年底,具備條件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建成區)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國家優先發展清潔能源,環保行業發展迅猛,正處于新的臨界點。對于垃圾焚燒發電企業來說,該如何面對機遇與挑戰?企業之間競爭的同時是否要合作共贏?行業發展還有哪些痛點和難點?又該如何突破? 行業進入成熟期 痛點難點凸顯 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全國已投運垃圾焚燒項目合計37.8萬噸/日,2017年全國垃圾焚燒投產產能增速達27%。垃圾焚燒在我國經歷三十年發展,存量項目高產能基數之下仍有高增長,表明垃圾焚燒項目落地進入又一個高峰期。 “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高速發展是在2012年以后。垃圾焚燒發電是符合國情的垃圾處理方式,國家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也規定了垃圾焚燒發電的上網電價。自2012年以來,中國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呈指數級倍增,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會有超過600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中國錦江環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江環境)總經理張超告訴記者。
 中國錦江環境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超
近年來,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大部分產能集中在專業運營商企業,其余部分分布在地方環保公司和政府手中。隨著市場進一步呈現集約化趨勢,專業運營商的競爭優勢越發凸顯,地方產能將大概率被行業龍頭企業整合,行業集中度繼續提高。 張超對記者說道:“中國的垃圾焚燒發電市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了。但是也存在很多難點和痛點,主要體現在國家監管標準提高;企業運營成本增加;企業之間的盲目競爭等,給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和行業帶來很多壓力”。 首先,2017年初為全面提升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環境管理整體水平,環境保護部(現生態環境部)開始組織在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開展“裝、樹、聯”工作,并要求于2017年9月30日之前全面完成“裝、樹、聯”三項任務。業界認為,垃圾焚燒行業的環境監管已經進入了新階段。 其次,垃圾焚燒發電行業資金實力、技術與人才儲備要求高。據了解,通常一個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投資規模約為2億元以上,且投資回收期較長。另外,經營一個垃圾焚燒廠需配備一定規模的技術人才。因此,資金實力及技術、人員儲備情況,成為行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也帶來一定壓力。 第三,垃圾發電企業之間存在盲目競爭。面對國內垃圾焚燒市場這塊大蛋糕,一些地方的垃圾焚燒項目招投標時,部分企業為了順利中標,不斷拉低垃圾處理費的補貼價格,進而形成低價投標的惡性競爭,而低廉的中標價格則為后期不規范的運營埋下伏筆。另外,個別地方在垃圾焚燒項目招標時,存在違規招標問題,這也影響了整個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 總結來看,盡管垃圾焚燒發電行業 “十三五”仍有較大市場空間,但隨著競爭格局的改善以及運營成本的提高等,行業步入成熟期,痛點難點凸顯,企業壓力增加,競爭會更加激烈。 機遇與挑戰并存 技術、運營成為企業主要發力點 垃圾焚燒發電產業面臨著發展壓力和各種挑戰,也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期。 在近三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垃圾焚燒發電產業已經在處理技術、裝備制造、環保監管、排放監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積極成果,并逐步實現“走出去”發展。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產業環境日趨向好。隨著國家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垃圾焚燒發電的未來將更加光明。面臨挑戰與機遇,錦江環境等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又該如何走好自己的戰略路線? 張超表示,首先技術工藝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技術工藝的發展可以更好地造福環境。 1998年,錦江環境旗下子公司杭州余杭錦江環保能源有限公司順利改造成垃圾發電廠,并投入生產運行。 2006年,錦江環境的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燒發電技術已經發展到了全面推廣階段,發展自有技術,在國內外獲得普及應用,使中國成為世界垃圾焚燒處理重要一極。 2017年3月,錦江與浙江大學等單位聯合建設的“垃圾焚燒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正式成立,該實驗室是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的垃圾焚燒領域唯一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同時,錦江環境加快技術升級步伐,引進歐洲先進技術結合自主研發,將垃圾轉化為高質量的垃圾回收燃料/垃圾衍生燃料,提高垃圾發電設施營運效率,減少排放。 張超介紹到,2018年7月,錦江環境臨淄電廠(位于山東淄博)——中國首個全引進德國和芬蘭垃圾焚燒技術項目投產,擁有全國第一臺高參數循環流化床焚燒爐,并當選為住建部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示范工程項目,至今運行非常穩定。
 錦江環境臨淄垃圾焚燒發電廠
“目前,國內很多垃圾焚燒發電廠都面臨著專業人才缺乏和管理模式落伍、監管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如何對不同地域的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標準化、精細化的有效管理是重中之重。”張超告訴記者。 作為中國垃圾發電產業引領者,錦江環境對所有項目、人員考核都實行精細化管理。從垃圾前端的分揀,到焚燒處理,再到“三廢”的治理等,每一個環節都力爭達到“極致化”。環保行業需要塑造極致化的匠人精神,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做實、做專、做優、做精、做強。 張超說,要以積極的態度抓住機會,作為新加坡上市企業(股份代碼:BWM),錦江環境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走國際化道路,培養國際化團隊,拓展發展空間。截至目前,錦江環境已布局印度、印尼、巴西、新加坡。目前海外垃圾焚燒發電市場和早期的國內市場相類似,競爭壓力小,國外的市場環境也為錦江環境拓展海外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 打鐵還需自身硬 企業競合應成為新常態 張超表示,錦江環境的2018年是非常忙碌的一年,過的非常充實,也取得了豐碩的成績!專注經營,抓住機遇開展增容改造工作,收入及盈利能力同比提升;全力推進內部落實精細化管理,務求提升經營效益。 錦江環境持續推進升級改造的既定戰略目標,順利地對投運時間較長、垃圾增量較多的八家運營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增容改造工作。目前,增容改造項目部分已投產的機組運行穩定,垃圾處理能力和鍋爐運行效率提升效果明顯。
 錦江環境蕭山垃圾焚燒發電廠
面對中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清潔能源需求迅速增長,錦江環境積極按計劃推進國內籌建項目的開工前各項準備工作。待國內及東南亞、南美等地區所有在建及籌建項目全部建成后,垃圾處理總能力將達66,210噸/日。同時,錦江環境也在進一步加大項目儲備力度。 張超還表示,未來整個垃圾焚燒發電市場容量很大,希望同行之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作為引領者,錦江環境會開放心態,加強同行業之間在設備、采購、配套、運營等各個方向的深度交流,共同推動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展望未來,錦江環境將會繼續對工藝技術不斷創新、精益求精,愿意為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的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處理貢獻全部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