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廣西加大力度打擊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行為 |
(時間:2017-7-28 8:31:47) |
7月27日,廣西環境保護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跨省非法轉移危險廢物對廣西造成的污染態勢。自2016年9月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賀州市八步區、來賓市興賓區等多地相續發生多起非法跨省轉移傾倒危險廢物和生活垃圾的案件,涉嫌非法跨省轉移的危險廢物和生活垃圾大多來自廣東省惠州、佛山、茂名、東莞、中山、英德等地。轉移入境傾倒或處置的危險廢物點多量大,造成的污染后果嚴重,處置難度大,給當地環境安全帶來很大隱患。對此,廣西將建立粵桂兩省區危險廢物轉移監管和合作機制、危險廢物監管廳際聯席會議制度,印發加強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和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并于下半年開展全區打擊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通過建立聯防聯控制度和信息共享機制,厘清各部門法定職責,共筑防范危險廢物跨境非法轉移防線,切斷轉移鏈條,重拳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行為,有效遏制非法轉移頻發態勢。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監察總隊總隊長蒙美福告訴記者,經排查,來賓市“3.14”案數家肇事企業,以及賀州信都鎮“6.9”案嫌疑企業,均采用國家明令禁止的淘汰土法煉油工藝,均為無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資質的非法企業。欽州港區“5.12”案件的泄漏廢酸,梧州藤縣“9.3”垃圾跨境傾倒事件的垃圾來自廣東東莞市,靈山縣工業園區非法轉移填埋的化工聚合物來自廣東珠海市。“以上案件表明,地方政府對落后工藝的淘汰和對非法企業的監管力度不足,對危險廢物的申報和轉移監管不到位,部門協調配合不足,存在監管盲區。” 危險廢物運輸需具備危險廢物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從事危險廢物的駕駛人員、押運人員、裝卸管理人員都應當取得相應的道路危險貨物運輸從業資格。“涉案危險品多達幾千甚至上萬噸,且多有強烈刺鼻氣味,卻能夠多次多渠道暢通無阻地從廣東轉移至廣西,表明運輸過程中兩省區相關管理部門監管嚴重缺失。”廣西固體廢物管理中心主任黃穎說道。 為全面加強危險廢物的環境監管,2017年5月22日,廣西環保廳啟動2017年“清廢打假促達標”督查執法行動,從全區各市(縣、區)環境監察、應急、固管等部門中抽調180多人,組成13個現場執法檢查組,重點針對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非法處置洋垃圾環境違法行為、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不正常運行在線監控設備等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檢查,全區共檢查企業456家,(其中65家危險廢物產生單位、13家危險廢物經營單位、26家涉重金屬等關閉停產企業),發現150家企業存在涉嫌環境違法問題188個,占督查企業數的33%,240家企業存在不同程度的環境問題,占督查企業數的53%。 由于涉及跨省非法轉運,轉移量大,涉及面廣,廣西環保廳決定向環境保護部匯報尋求支持。6月8日,環保部華南督查中心、廣西環保廳、廣東環保廳在環保部華南督查中心召開了粵桂兩省(區)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案件查辦及后續處置工作協調會,提出了“堵源頭建防線、分職責共處置、強能力重群防”等聯合打擊跨省轉移傾倒危險廢物和垃圾等違法犯罪行為,建立遏制事件頻發態勢機制體制。 目前,欽州、賀州、來賓等市環保部門積極配合開展后續處置工作,欽州市已完成殘留廢酸、廢聚合物清運工作,賀州市正在辦理跨省轉移處置手續。截至目前,已抓獲犯罪嫌疑人31名,追逃3人,凍結資金400多萬元。然而,據案發當地環保局工作人員稱,從目前開展的聯合調查情況看,跨省區的聯合辦案機制還不夠健全、銜接配合程度不夠,使得案件調查及涉案固體廢物處置進展緩慢。 據了解,廣西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提出,推動11個危險廢物處置利用項目落地建設,目前,已完成2個水泥窯協同處置項目、1個廢鉛酸蓄電池利用項目建設并投入運行。近期廣西將抓緊建設一批危險廢物處置利用設施,提高危險廢物處置和利用能力。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