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公司以廢舊礦泉水瓶等為原材料,經過干燥、紡絲、卷繞,拉伸等工序,最后經打包機打包,生產出滌綸纖維,用到下游工廠,可用于防水材料、精致臺布、紡織等,讓廢品有了新價值。”濰坊市萬潤化纖有限公司總經理崔偉說。 如今,在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像萬潤化纖這樣,通過循環化改造助力發展的企業逐漸增多。濱海區實施“綠色循環+企業”,推進循環式生產,鼓勵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工藝革新和設備產品更新換代,實現清潔生產、安全生產、綠色生產。3年來,全區完成投資200多億元,實施了石大昌盛、新和成蛋氨酸等150個循環化改造重點支撐項目,同時還有麗波日化15萬噸洗滌劑等52個技改項目,新能源發電達15億余千瓦時,不斷完成的循環經濟項目引領了濱海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年來,濱海區加快推進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化改造,縱向成鏈橫向成網,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海洋產業體系,成為濰坊市首個國家級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當前,濱海區正加快構筑以中海油海化、中化弘潤、新和成等龍頭企業和骨干項目為主,以鹽化工、石油化工、醫藥化工、新材料等為重點領域的全循環產業鏈。 濱海區實施“綠色循環+產業”,推進循環式組合,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推進綠色發展的有效途徑,聚焦海洋動力裝備、綠色化工、生物醫藥、臨港物流、濱海旅游等主導產業,有針對性地造鏈補鏈強鏈,三年來累計落戶產業鏈項目150多個,總投資300多億元,促進產業橫向耦合、縱向延伸,推動產業實現優質化、高效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整體提升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水平。 位于濱海區的中碳能源、聯興科技等企業,通過回收煅燒石油焦余熱生產蒸汽,解決了周邊70多家企業熱力供應,年可節約標準煤15萬噸。通過上伸下延,連點成線,濱海區最大限度實現項目間、企業間、產業間首尾相連、物盡其用,極大地提高了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 目前,濱海區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88.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實現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產業鏈條緊密連接,園區循環經濟產業關聯度達到75%,實現區域內工業生態經濟平衡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