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生活垃圾分類納入政績考核 |
(時間:2015-10-30 10:17:38) |
這幾天,海曙的董姑娘驚喜地發現,自己的生活圈突然“空降”了一批紅綠分類垃圾桶。不光社區、街道,連常去辦事的一些政府機關也換上了環保分類垃圾桶。 她不知道,這些動作不過是“課前預習”。目前,生活垃圾分類已正式納入海曙區的政績考核。 昨天,記者從海曙區城管局獲悉,海曙區出臺了專門的考核辦法,正式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工作納入各街道和區級各部門的績效考核,為實現垃圾分類投放全區化和規范化補上制度短板。 據了解,該區目前開展城區生活垃圾分類的區域均被劃入考核的責任田。同時,成立領導小組統管考核具體工作,不僅對各街道和部門下發“責任書”,還細化考核評分標準,每一條標準都附有對應的加減分值。 “我們會按照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結合、專業考核和公眾監督相結合、過程管理和目標管理相結合的工作方法開展綜合考核。”相關負責人介紹,各街道的考核分年度考核和月度考核,內容包括轄區分類收集覆蓋率、轄區分類效果、隊伍建設、項目保障、收運作業體系、宣傳工作、公眾監督、工作機制建立八大方面,其中年度考核20分,月度考核80分,總分100分。區級各部門則每月進行一次考核,內容包括工作機制等九個方面,滿分100分。而在考核方式上,海曙區對基層街道是采取引入第三方考核評價體系;針對區級各部門,則是每月審核上報的工作完成情況,不定時實地抽查的方式開展考核。 基層街道作為垃圾分類的前線,需執行較多的考核硬指標,其中小區分類收集覆蓋率和數量要按計劃達到規定目標,各街道至少創建1個示范小區,需建立一定成員數額的垃圾分類培訓員、督導員和志愿者隊伍,此外還要力爭實現居民無投訴等。“我們也鼓勵街道積極探索垃圾分類工作創新。”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凡是街道在實踐中形成垃圾分類工作經驗,有一定的推廣和借鑒價值,可予以加分。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