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鉛蓄電池生產和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中心建設取得實質進展 |
(時間:2015-10-29 15:36:31) |
國家環境保護鉛蓄電池生產和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啟動建設以來,依托超威集團強大的技術、人才優勢,集結各方力量,在高效智能污染處理工藝及裝備、鉛蓄電池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環境保護管理技術規范等方面,開展相應技術研究與應用。截至目前,工程技術中心建設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多項工作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 謀劃推進重點項目。經過工程技術中心成員單位多次研究討論,確定了包括廢舊鉛蓄電池回收再生產工藝技術及回收體系研究,鉛蓄電池(再生鉛)生產廢水污染防治及回用技術研究,鉛蓄電池(再生鉛)生產廢氣污染防治技術研究,環境保護技術規范、標準等研究4個主要課題,并設置研究子課題23個。這些課題,對于解決鉛蓄電池生產及回收再生污染防治的關鍵和共性技術問題具有示范引導作用。在鉛蓄電池回收體系研究方面,決定建立京津冀地區固體廢物協同處理機制,旨在通過該項目,完善鉛蓄電池回收和運轉環節的規范運營和有序監管,消除廢舊鉛蓄電池的環境污染風險隱患。除了在重點項目上精準發力,工程技術中心其他項目也在穩步推進并獲得了階段性成效。 聯合攻關共性難題。工程技術中心全面啟動重點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其中,由中國科學院北京綜合研究中心、南都電源等承擔的含鉛廢水污染治理項目實現重大突破,達到近零排放標準;由浙江匯同電源承擔的濕法回收鉛蓄電池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效,目前已經建立了示范工廠。濕法回收鉛相比火法回收鉛,更具環保性,且操作方便,金屬回收率高,可廣泛應用于生產;由超威集團、北京化工大學共同承擔的廢舊電池回收氧化鉛項目實現重大突破。超威集團將投入1億元資金,建立年回收處置5萬噸廢舊電池的生產線,這是全球首條廢舊電池回收氧化鉛高值利用示范線。項目的實施,將徹底告別傳統鉛回收工藝的“煙熏火燎”時代,全面開啟廢舊蓄電池資源再利用高效節能環保新紀元。 組織實施公益行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心的建設最終是服務于全社會。”作為鉛蓄電池行業污染防治技術研發、清潔生產工程技術集成及成果轉化的開放性公益平臺,國家環境保護鉛蓄電池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亟需資金支持。超威集團通過貨幣捐贈形式,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聯合成立了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電池污染防治和救助專項基金,定向用于中國電池污染防治、電池回收利用、電池污染救助等公益項目建設、科技研發、宣傳培訓、學術交流、理論研究及交流等活動。基金的正式成立,不僅助力了中心各項公益項目的順利實施,同時也在行業內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在更大范圍內樹立公眾的環保理念,促進中國環保事業的發展。 下一步,國家環境保護鉛蓄電池生產和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將加大建設力度,實施科學化項目管理,以項目帶動,靠項目創新,用項目落實;加快成果轉化為應用,研發及階段成果推廣同步進行;進一步匯集行業專業人才和研究單位科技人才加入中心建設及項目開展工作,共同根治鉛蓄電池回收再生污染的“詬病”,最終實現整個行業的綠色革命。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