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保領域成經濟發展寵兒 垃圾處理之路任重道遠 |
(時間:2015-10-22 10:07:11) |
近幾年,環保行業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整個大環保領域成為經濟發展的寵兒,緊跟大氣和水,固廢垃圾處理板塊越來越被關注,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垃圾處理任重道遠,需要一步一個腳印,不可冒進,且來看看各位行業專家是怎么說的。 10月12日—15日,由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和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辦的SWT2015城市固體廢物處理技術與設備展覽會暨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年會在蘇州召開。 會上發布了2014環境衛生行業發展報告,而來自環保領域的企業、專家以及政府官員則對環保行業未來的發展做出了預判,結合各個城市的實際情況對道路保潔和生活垃圾分類提出了專業建議。 現今,無論從社會的關注度還是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環保領域都是“寵兒”,而與會專家和企業總裁則提醒垃圾處理任重道遠,環保產業不可冒進,看看他們對于環衛發展有什么見解。 2014環境衛生行業發展報告 10大看點 1 全國城市環境衛生固定資產投資494.8億元,同比增加21.16%;垃圾處理投資為130.6億元,同比增加3.73%。 2 垃圾清運量增長,無害化處理率首破95%。 3 城市處理設施中,填埋、焚燒占總無害化處理量的65.42%和32.52%,同比填埋比例下降15.31%,焚燒比例上升31.45%。 4 5家垃圾焚燒領域企業上市,垃圾焚燒領域規模排名前六企業的市場總占有率已近52%。 5 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填埋處理能力占地區總處理能力比重較高,分別為77.49%、85.87%和77.64%,東部地區較低,占比為50.40%。 6 自2014年2月以來,上廣深垃圾分類辦法紛紛出臺,分類覆蓋面不斷擴大,北京合格試點小區占全市物業管理居住小區的70%,廣州分類合格社區占全市社區約90%。 7 目前餐廚垃圾試點城市(區)已達100個,覆蓋了32個省級行政區。全國餐余垃圾處理項目115座,處理能力超過2.15萬噸/日。 8 每萬人擁有公廁數量2.83座,低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標準擁有公廁數量4座。 9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呈現“646格局”:超6成農村生活垃圾沒有處理,超4成行政村沒有設置垃圾收集點,超6成行政村沒有處理生活垃圾。 10 全國城市道路清掃面積67620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67%;道路機械化清掃面積占全部清掃面積的50.44%。 蘇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副局長湯以成 生活垃圾分類的三點思考 對于生活垃圾分類,我有幾點思考。第一,垃圾分類不等于垃圾減量。除了可回收物,其它垃圾分出來還是垃圾,都要有處理設施來跟進,減少的只是垃圾焚燒量和填埋量。 而對于可回收物,中國有大量的企業和機構從事廢品的回收。他們不做的,我們來補上,主要就是低質可回收物和廢舊織物等,以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扔掉的可回收廢品。但是,這一部分分得再好,我認為,減少的垃圾量占總量的比例不會超過10%。 第二,垃圾分類應該漸進發展,不會也不應該一成不變。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垃圾成分會發生變化,可回收物的數量和從業人員的情況也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發達國家的終端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可回收物,是因為他們沒有渠道去處理,需要政府出資建立這樣的渠道。但是在發展中國家有回收的人員和機制,不用花錢就可以解決。 經濟越發達,我們扔掉的可回收物會越來越多,分類的價值也逐漸顯現。而隨著處理技術、方式的轉變,管理水平的提高,垃圾分類的模式也會發生變革。 第三,垃圾分類必須因地制宜。每個城市,甚至每個小區,垃圾的成分、居民的生活習慣都不一樣,不能靠一個模式來解決。終端處理方式不同,有填埋、焚燒、堆肥等方式,從而決定了源頭分類必須不同。 中聯重科環境集團副總裁陳培亮 PPP將成主導模式 我認為,未來環衛治理的發展會有以下幾點趨勢。 第一,PPP模式會展開。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村環境,而PPP會成為政府解決農村環境問題的主要手段。農村環境已經惡劣到必須要整治的程度,但政府的投入和管理水平不足以支撐如此大面積的農村環境治理,所以PPP會成為主導模式。 第二,政府的管控會更科學合理,政府監控轉向效果監控,定價模式更合理。很多PPP合同中已經提出優質優價、劣質劣價的概念,政府購買服務的價格不再像以前,是固定模式。 第三,在社會采購方面,成體系地采購成套設備將成趨勢。我認為,城市管理者應該注意的是,如果選擇很冷僻的品牌和模式,在后期運營和后期設備體系升級方面就會面臨很大問題。大的企業之間有基本標準可以互換,但是小企業的產品則不能使用,從而造成設備的后期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海濱 垃圾分類不能過分強調資源化 對于垃圾分類,可回收物是大家比較關心的方面。我認為,這些年來,對于可回收物的價值存在錯誤的理解。高價值的可回收物在前端已經得到處理,而低價值的可回收物,即不能買賣的廢品,占的比例又非常小。 所以,我認為,我們在垃圾分類的認識上存在誤區,即過分強調資源化。而垃圾分類的主要目的不是資源化,而是無害化,其首要目的是解決二次污染問題,其次是簡化后續工作,最后才是提高資源化利用。 而垃圾分類收集之所以停滯不前,是因為行為主體、分類方式、管理措施、配套設施、基礎設施等方面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居民分類知識缺乏,知行不統一,參與行為不足。而政府作為行為主體,對垃圾處理非常重視,但是在垃圾管理目標上不明確。我認為政府受到了專家學者的誤導,夸大了資源化的效果,所以往往是圍繞可回收物去談分類方式,這是主要誤區。 我們的垃圾分類比歐美慢了半個世紀,歐美已經進入垃圾分類的成熟期,而我們才剛剛起步。以臺灣地區為例,它的垃圾分類整整用了一代人的時間,所以垃圾分類是快不起來的事情,任重而道遠。 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鮑倫軍 制定約束機制和獎勵措施是關鍵 在垃圾分類方面,廣州經過三四年的實踐,現在依然在探索中。 有人說,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這句話應該打引號,如果前端沒有分類好,它就是垃圾。垃圾分類一定要在前端,在個人,在家庭中完成,但是這種分類的成功率卻非常低。實際上,這是因為我們的制度設計有問題,沒有制定相應的約束措施和獎勵機制。 日本實行垃圾分類已有半個世紀的歷史。據我了解,日本在垃圾分類上執法非常嚴格,甚至動用刑事偵查的手段,DNA分析,并動員媒體跟蹤,一旦查到分類不合格的個人,所有的執法費用都由此人承擔。但是我們國內做不到這一點。 而廣州主要從市民、社區、街道、區政府、處理企業五個層面去推動垃圾分類。廣州此前有垃圾處理的暫行規定,下一步要進行地方立法,將各個部門、單位以及個人的責任全部明確,關于處罰細則今年9月1號已經開始實施。而對于激勵措施,前幾年,有些企業也做過嘗試,實行積分兌換制,與一些日用品企業合作,拿垃圾分類的積分去兌換商品,鼓勵市民進行垃圾分類。 對于垃圾焚燒,我認為并不是處理垃圾最好的辦法,只是目前為止最成熟的辦法。 香港聯誼集團總經理周冶平 香港垃圾的減廢藍圖 目前,香港人口700萬,每天產生生活垃圾1萬噸。香港的三個填埋場預計于2019年全部飽和,所以我們也面臨非常嚴峻的形勢,政府也一直致力于垃圾減量。香港政府的目標是通過十年時間,將垃圾量減少40%。據統計,2011年,香港人均每天產生1.27公斤垃圾,希望到2022年可以減少到0.8公斤。 香港垃圾的減廢藍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制定政策和立法。幾個月前,香港政府推出了十億的環保基金項目,主要用來提高香港的垃圾回收能力、采購設備、招聘人員。香港政府也會推出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參考韓國等國家制定標準,按量收費。此外,政府還將制定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會在零售家電上抽取一定的費用,用于補貼回收家電的回收商。 第二,大力建設廢物回收及循環再造設施,包括污泥處理設施、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綜合廢物管理設施和社區環保站等。 第三,香港政府在做大量的宣傳工作,希望社會和市民普遍參與到減廢中來。香港每年的廚余垃圾產生量達到100萬噸,人均每年約130公斤,大約是臺灣的兩倍。所以,香港政府要開展惜食運動,鼓勵市民吃飯用餐時少點一些,買菜次數頻繁一點,每次少買一點。 意大利道路寶公司亞太區銷售總監 大衛·西馬 道路清掃的米蘭案例 眾所周知,米蘭是集金融、工業、旅游和時尚產業為一體的國際大都市,各種類型的商業活動較多,垃圾產生量很大。 與中國不一樣,米蘭是用公里來衡量清掃工作量的,米蘭大約有2千千米的街道要保潔。米蘭的廣場面積也高達35萬平方米,需要清掃。如果按年來計算清掃量,每年精細化清掃的街道總長是26萬公里,需要清洗的街道是13萬公里,每年通過街道清掃可以收集大概7萬噸垃圾。當然清掃過程中也有難點。米蘭街道普遍狹窄,幾乎每條街都配有停車帶,制約了機械化作業。 米蘭的保潔標準非常高。例如,城市各級道路100%機械化清理;每百米殘存垃圾量小于一處;路沿根部不得有垃圾殘存;需保證下水井、泄洪渠通暢。此外,我們還會對保潔工作者進行充分的培訓,讓他們明白保潔的要求在哪里。 對于城市管理者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制定計劃并組織實施,對于米蘭和蘇州皆是如此。我們面臨的難點和重點也是人員和車輛的組織協調。我們會按照街道不同的情況劃分不同區域,對商業區、生活區等進行詳細劃分,來確定哪些街道每天需要清掃幾次。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