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 數據缺憾。最近公布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人均垃圾產量和處理率從2005年起持續回落,我認為統計結果并不是由于城鎮居民在減少他們垃圾量,而是由于垃圾收集系統負荷過重,導致垃圾收集率下降所致。這是暗示政府投資在垃圾收集和處理服務,以及在引導城鎮人口回收垃圾方面投入不足。 垃圾持續增長。從各國情況來看,可支配收入增加是影響垃圾產量增長是一個重要因素。鑒于日益壯大的中產階層,以及該國的努力推動城市人口增長,盡管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并非如此,我們仍認為城市垃圾將快速增長。根據安永的研究估計,城鎮居民每日垃圾產量在過去的六年總共上升4.6%。我們預測到2020年垃圾總量將達到3.13億噸,七年復合增長率達3.2%。到2020年城鎮居民每日人均垃圾產量將從2013年的0.94千克增長7.9%至1.01千克。但這仍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每天1.89公斤的人均垃圾產量。 處理方式。我們看到我國在城市人口激增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長時期的垃圾處理所遇到困境同日本在過去發展垃圾處理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日本類似,中國的城市人口相對集中在幾個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和重慶)和工業區域包括許多小城市(如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地區),適合做垃圾填埋的土地十分有限(中國嚴格控制利用其有限的耕地資源,而在日本由于極端地形)。因此,我們預計地方政府將同日本類似采用垃圾焚化(或垃圾焚燒發電)作為垃圾的主要處置手段。我們預測到2020年總垃圾焚燒產能將增加到67.7萬噸/天,這意味著自2015(28.2萬噸/天)產能的5年年符合增長率將達到19.1%。 行業領導者持續領跑。中國光大國際[-0.70%](257:HK,買入評級)和綠色動力環保(1330:HK,買入評級)因其高的排放標準和強大的品牌效應將受益垃圾焚燒發電服務需求的快速增長。目前CEI擁有6.3%的市場份額,而dynagreen獲得2.5%的市場份額。此外兩者新項目的獲取能力也非常突出。我們估計于14年招投標的總計4.34萬噸/天的產能中,光大國際獲取了約30%份額(1.34噸/天)。而綠色動力獲取了6.4%的份額(2800噸/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