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上海市加減法破解“垃圾圍城”難題 |
(時間:2014-10-13 15:32:50) |
在今年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中,有兩項內容堪稱“好兄弟”:一個是由市商務委牽頭推進的電子廢物回收網點建設; 另一個則是市綠化市容局牽頭推進的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對于這對“好兄弟”,其實有個更加通俗的表述方式,那就是對城市廢棄物做“加減法”:加法,是指市商務委倡導循環利用,讓更多廢棄物進入可回收通道,不再戴上垃圾的帽子;減法,則是市綠化市容局推行垃圾分類,讓真正的垃圾越來越少,減輕城市處理垃圾的壓力。只有同時應用加減法,才能為垃圾處理畫上一個圓,破解大城市的“垃圾圍城”難題。 加法:循環利用多多益善 壞手機、舊光盤、老電話、廢電腦、破電視……你以為這是垃圾?那就錯了。這些廢棄物如今不僅有地方收留,而且可以換成消費積分去超市購物。市商務委正大力推廣的“雙卡工程”,就是為這些傳統思維中的垃圾找一條新出路。 數據顯示,全國每年新增電子垃圾(廢棄物)超過230萬噸,其中上海超過20萬噸。“雙卡工程”的目的就是解決電子垃圾的回收利用問題。“雙卡”包括正規回收人員管理卡和消費者交投獲得積分的“阿拉環保卡”。 此前,“阿拉環保卡”和回收人員管理卡都已在浦東和長寧部分居委試點,今年則開始向全市推廣復制。根據推進計劃,年內“阿拉環保卡”將率先覆蓋浦東、長寧、靜安等3個全國文明城區,涉及6個街道11個居委約1.6萬戶家庭。這些家庭收到的“阿拉環保卡”將是“改進版”。 所謂“改進版”,最大的特點是用綠色回收帶動綠色消費,讓“廢物生錢”。比如,持有“阿拉環保卡”的市民遇上電話機、手機、U盤、鍵盤、鼠標、BP機、耳機、充電器、路由器、攝像頭、手表、游戲機、收音機、飲水機、微波爐、電風扇、熱水器等50多種小型電子廢棄物時,可以在上面貼上“阿拉環保卡”的卡號,就近選擇線下布點的2000個實體回收箱交投。這些綠色回收箱主要分布在蘇寧、國美、永樂、百腦匯等家電零售賣場和計算機維修網點。回收人員將定期清理這些回收箱,然后根據不同的回收品類把回收積分打入電子垃圾上標注的卡號內。對于電視機、洗衣機、冰箱、電腦、空調等大件廢舊家電,市民則可選擇預約的免費上門回收服務。目前,預約方式已經有三種,包括登錄再生資源公共服務平臺www.alahb.com、撥打再生資源回收交投熱線962300,或下載“回收寶”手機APP。這些產品由專業人員上門回收后,市民手里的“阿拉環保卡”內積分又會增長。 有了環保積分,就進入了變現環節。市民能把這些環保積分兌換現金或消費積點,包括在光大銀行用100個環保積分兌換1元錢,或去百聯旗下的超市賣場用100個環保積分兌換紅色聯華卡里的1個消費積點。 同期發行的回收人員管理卡則主要針對回收行業的資質管理,確保電子廢棄物得到妥善處理。據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協會透露,目前“阿拉環保卡”對應的電子垃圾回收主要由浦東新金橋和長寧新錦華等兩家企業負責回收,未來將有更多的處置企業加入。對回收人員進行發卡管理,不僅能規范他們的回收行為,更重要的是確保回收后的電子廢棄物得到妥善處理,避免出現二次污染。 把回收再利用變成環保積分并轉換成消費積分的城市電子垃圾綠色回收模式,這在全國還是首創。市商務委相關人士表示,解決城市垃圾圍城的一個重要方式是“做加法”。未來,將有更多的“偽垃圾”能像電子廢棄物那樣,在環保積分的激勵下,進入循環利用通道,減少焚燒、填埋垃圾的必要。 減法:垃圾處理斤斤計較 與市商務委希望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多多益善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市綠化市容局對垃圾處理“斤斤計較”,希望真正的垃圾越來越少。市綠化市容局相關人士解釋,垃圾分類的一個目的就是為城市垃圾“做減法”:能再利用的都要通過分類,從垃圾中剔除出去,只有實在用不了的,才進入垃圾處置環節。 《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明確,上海要連續三年完成人均生活垃圾處理量以2010年為基數逐年減少5%的目標。目前上海每天的生活垃圾的焚燒和填埋量已比2010年底減少了1600余噸,相當于減少了一座大型生活垃圾焚燒廠。而最新垃圾減量目標:到今年底,上海人均生活垃圾處理量控制在0.66公斤/日以下。 怎么實現?最重要的方式依舊是減少生活垃圾的源頭產生量。目前上海推行的分類方式比較簡單,最基本的是將生活垃圾中的廚余垃圾與普通垃圾“干濕分開”。 統計顯示,上海已有260萬戶居民、近7000個菜場、公園和企事業單位參與了生活垃圾分類。參與者雖然不少,但也有問題。綠化市容部門相關人士坦言,經過多年宣傳,市民已普遍接受了“垃圾要分類”的觀點,可真正能夠堅持的還不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居民缺乏動力,覺得分與不分一個樣。”根據這一實際情況,綠化市容部門也用上了積分這一形式,鼓勵市民開通綠色賬戶、存入綠色積分,用可以獲益的積分模式提高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積極性,感受到“分與不分不一樣”。 不久前,家住靜安區東安公寓的史女士從居委干部那得到一對純金的“吉祥金錢”—這是她用生活垃圾分類的綠色積分抽中的大獎。史女士向記者感慨:“沒想到,分垃圾真能換黃金!”原來,史女士和小區的其他居民一樣,根據綠化市容部門的要求進行垃圾分類,每次投放垃圾時,都不忘請小區的志愿者為她往“綠色賬戶”里積分。積分累積到一定程度,就能兌換各種小禮品,而這一次,她獲得了大獎。市綠化市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綠色賬戶”激勵機制是獨具上海特點的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推進模式。居民只要申辦并開通“綠色賬戶”并正確對垃圾進行分類,即可獲得若干積分的獎勵。這些綠色積分將可以兌換包括個人(集體)榮譽、社會公益服務、商業服務等各方面的權益或實物或優惠服務,“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分類可積分、積分可兌換、兌換可獲益’基本路徑,逐步吸引更多居民主動、正確地參與垃圾分類。” 綠化市容部門還透露,目前“綠色賬戶”以激勵居民日常干濕分類的行為為主,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深入開展和綠色低碳生活理念的普及,將來居民交投可回收物或有害垃圾等,都可以獲得綠色積分。同時,這也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可以與其他環保、綠色行為的激勵機制相對接,最終成為記錄、激勵上海每戶居民綠色環保行為的一個“環保檔案”。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大氣污染防治是中美環保合作的重要 | 10月8日,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在北京會見美國康寧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孟安睿。翟青指出,大氣污染防治是中美環保合作的重要領域,中國愿與美國就污染防治領域展開交流與合作,推動中美環保事業發展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