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我國秸稈回收要發揮市場作用 |
(時間:2014-7-17 15:25:09) |
我國農作物秸稈產量大、分布廣、種類多,隨意丟棄和焚燒秸稈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破解秸稈綜合利用難題,化害為利,已迫在眉睫。 秸稈本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在大集體時代是搶手貨,除了作為飼料、肥料、食用菌基料外,還是農民炊事取暖的材料。可是如今,農民養殖都是購買由糧食轉化的成品飼料,肥料大都用化肥,幾乎不用農家肥,秸稈也就被冷落了,不僅造成極大浪費,焚燒秸稈也造成了大氣污染,破壞了生態環境。秸稈由寶變害,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最終還要靠發展來解決。 市場對秸稈回收利用起到了極大作用,但目前開發卻不足,突出問題是技術研發滯后,秸稈收集成本過高,利潤空間狹窄。為此,政府和市場都要出手,才能為秸稈回收利用開辟出路。 首先,必須因地制宜,加大科技創新和研發力度,探索推廣有經濟效益的利用方法和技術,讓秸稈變廢為寶。一是傳統利用要強化。秸稈是循環農業中的重要環節。用秸稈漚沼氣,既可獲得清潔燃氣,沼液和沼渣又可作優質有機肥料。這種肥料效力長,對土壤改良的效果明顯。多種秸稈通過加工碎化處理,可以轉化為牲畜的健康飼料,比單一地使用糧食飼料,更能提品質、增效益。一部分秸稈可用作工藝品的原材料,做成草帽、花籃等,甚至可以出口換外匯。二是定向利用要固化。秸稈屬于生物質固體燃料,可以用作發電或生暖。根據國外經驗,在秸稈電廠的成本中,燃料價格所占比重不超過50%。合理布建秸稈發電廠,直接燃燒發電,使其成為農村供電取暖的重要原料,是秸稈消化的重要取向。只要把一個秸稈發電廠的燃料來源范圍,限定在適度的半徑內,控制住燃料的收集運輸成本,就不會存在可行性障礙。三是開發利用要深化。秸稈可以深度開發轉化為液體燃料或氣體燃料。對秸稈進行缺氧熱化處理,使其轉化為二氧化碳、氫和甲烷,可實現高品位能源生產。利用生物質制取的液體、氣體燃料,是汽油、柴油的替代品。用秸稈作原料制造乙醇,替代了糧食消耗,有助于提高糧食安全系數。 其次,要有明確政策,扶持農村經紀人或專業合作社,專門經營作物秸稈,使其能夠得到合理的經濟收入,這是最大限度利用秸稈的前提。此外,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是開發新型清潔能源和發展生態農業的需要,政府應該提供金融、稅收等政策優惠,并將其納入涉農補貼,以調動市場的積極性。特別是對急需的秸稈收集設備、粉碎儲存技術、發電技術設備以及生產燃料乙醇技術,應加大科研資金的投入。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