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揭西縣投1000多萬元破解城鄉生活垃圾治理難題 |
(時間:2014-6-10 14:30:39) |
農村生活垃圾的無序失管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頑疾。面對這個“老大難”,作為財政窮縣的揭西每年硬是擠出1000多萬元專項資金“砸”向城鄉生活垃圾治理,探索出了“四位一體”的城鄉保潔新路,從機制運作和經費保障上徹底改變了全縣臟亂差的現象。揭西這種“財政為城鄉人民群眾的生活垃圾處理買單”的做法,還得到了國家財政部的充分肯定。 “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 美豐村是揭西縣的典型農村。過去,這里204戶人家所產生的生活垃圾,都是隨手丟在房前屋后。久而久之,垃圾堆積發酵,每逢熱天或雨天,村里都會彌漫著一股難聞的酸臭味,污水還污染了清澈甘甜的山溪。現在,美豐村已被評為“廣東省衛生村”,變成了遠近有名的美麗山村。 事實上,不僅僅是美豐村,有著318個行政村(居委會)的揭西曾經普遍存在著“垃圾亂堆放,污水遍地流,蚊蠅滿天飛,臭味撲鼻來”的現象,“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曾是其真實寫照。 揭西農村的“重生”,得益于該縣從2012年起探索的“四位一體”城鄉治污保潔新模式。 揭西縣委書記鄔郁敏告訴記者,所謂“四位一體”,就是在處理城鄉生活垃圾過程中采取的“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方式。“‘四位一體’模式最大的特色就是構建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置運行體系和城鄉環境衛生管理一體化新格局,戶、村、鎮、縣等四個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打破了以往各自為政、運行不暢的問題,也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全縣城鄉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達100% 引人注目的是,除了投資4800多萬元建成日處理量達600噸的縣垃圾填埋場,在前期的“固本強基”建設中,揭西縣新增30多輛垃圾清運車和2600多個垃圾桶,以及318個垃圾收集點、17座垃圾壓縮轉運站和相關清理整治工具,也投入了至少4000多萬元。 按照規劃,從2012年開始,揭西每年都將從微薄的財政收入中擠出1000多萬元專項資金投向城鄉生活垃圾治理。 作為擁有近百萬人口的山區縣與省級貧困縣,如此大手筆的投入有著怎樣的考量?“如果生活在‘垃圾圍村’的環境里,人民群眾就是再富裕也難說幸福。”揭西縣委副書記周偉認為,“城鄉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是涉及千家萬戶、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投入再大我們也愿意。” 目前,在揭西縣318個行政村(居委會),“四位一體”的城鄉垃圾處理模式已經實現了全覆蓋,全縣每天處理生活垃圾250噸以上,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已經達到了100%,走出了一條惠民工程與環保公益項目有機統一的新路子。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