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威海垃圾密閉化收運實現一體化對接全覆蓋 |
(時間:2014-5-27 16:31:44) |
城鄉環衛一體化的推行首先需要硬件設施配套到位,三區在完成村居地埋式垃圾箱全覆蓋的基礎上,又統一配套了專用垃圾桶、壓縮車和運輸車,實現了垃圾收集轉運一體化對接。目前,榮成全市各鎮街設施配備都逐步到位,垃圾全部實現密閉收運,避免了二次污染。 升級容器 垃圾密閉收集 5月26日10時許,記者走進了城西街道鴨灣村,該村道路干凈整潔,空氣清新,讓人心情舒暢。在村里南北主干道的一側,一名垃圾清運員正在操作壓縮式垃圾清運車清理路邊的垃圾桶。 “這個村共有16個這樣的垃圾桶,分別擺放在村里的6個不同位置,方便村民倒垃圾,而垃圾桶全部密閉,不會產生二次污染,更不會對村民的生活造成影響。”清運員徐承文說。他負責城西街道近20個村的垃圾清運工作,每天早上5點開始到各村清運垃圾,一忙就是一上午。而這種密閉式垃圾桶也不僅鴨灣村有,每個村都有,每個村的垃圾都是這樣密閉收集,干凈衛生。 鴨灣村村民李成芳告訴記者,以前垃圾都是倒在露天垃圾池內,惡臭熏人,遇到大風天氣方便袋等垃圾會漫天飛,現在換成了密閉式的垃圾桶,環境大大改善。“出了門不用走遠路,把垃圾倒進垃圾桶,蓋上蓋子,每天都有人來清理,既好看又衛生。”李成芳說,這種垃圾收集方式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村里環境也變得干凈了。 據城西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胡文華介紹,今年,城西街道按照每10戶配備1個的標準,購置了800個密閉式垃圾桶,拆除了112個露天垃圾池,提前高標準完成了村居垃圾容器升級改造任務,有效解決了白色垃圾隨風飄造成臟亂差的現象。 今年,全市鎮街積極推進垃圾容器的升級改造工作,尋山街道將轄區所有露天垃圾池全部拆除,投資購置了25公斤戶用金屬垃圾容器10000個,按照每7戶一個的標準配置了密閉式再生材質垃圾桶1400個,增設地埋式垃圾箱4個,使街道地埋箱總數達到33個,實現了地埋箱的全覆蓋和農村生活垃圾密閉化收集。港西鎮采取財政補貼50%購置款的方式,調動村居的積極性,拆除敞口垃圾池96處,按每15戶1個的標準配備密閉式垃圾桶500個,實現了農村垃圾密閉化收集全覆蓋,配備了戶用小型垃圾桶3346個,在15個村實行戶收集。 俚島、人和等鎮也進行了垃圾容器的升級改造,而內陸部分經濟薄弱的鎮街,也采取了有效的垃圾收集措施,對村里垃圾池進行了有效遮蓋,保證了垃圾收集密閉化。目前,全市垃圾收集實現百分之百密閉。 增上設備 清運密閉完成 市城鄉環衛一體化辦公室主任劉雷明說,只有垃圾的收和運全部達到密閉狀態,才能杜絕二次污染問題,營造良好的村居衛生環境。目前,全市各鎮街均已經實現了密閉化垃圾收運這一目標。 “這是今年我們新購置的新式垃圾壓縮清運車。”當日,城西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胡文華指著一輛垃圾清運車說,清運員將垃圾桶掛在車后,通過車后一旁的按鈕操作,即可完成垃圾的清運,垃圾被倒進車廂后,車廂門自行關閉,實現密閉清運。 城西街道購置了2臺新式垃圾壓縮清運車,淘汰了原來的敞口拖拉機運輸模式,實現了每天對所轄村居垃圾進行定時定點、無縫對接清運,確保全部村居垃圾日產日清,徹底解決了垃圾轉運不及時和二次落地污染的問題。 來自市城鄉環衛一體化辦公室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全市22個鎮街均在垃圾配套設施上進行了升級,新購置密閉式垃圾轉運車、高壓灑水車、小型鏟車等,有的還對原有車輛進行了密閉化改造,提升了環衛機械化、密閉化作業水平。 “垃圾清運車輛沒有實現密閉不允許進入轉運站。”市城鄉環衛一體化辦公室主任劉雷明說,哪怕運輸車輛是拖拉機,也必須對垃圾進行遮蓋才能開進轉運站,通過強有力的措施,確保垃圾密閉化清運實現全覆蓋。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