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煙臺:擬設置5-6家企業處置建筑垃圾 |
(時間:2014-2-21 15:52:01) |
建筑垃圾不再被隨意丟棄,反而成為建材生產企業爭搶的“寶貝”:舊城改造拆除的老樓建筑垃圾進行粉末化處理,通過技術手段變廢為寶,成為更加堅固、環保的新建材。這并非科幻小說,通過產、學、研結合,建筑垃圾最大程度資源化利用將成為煙臺城市管理新的發展方向。 記者昨日從煙臺市住建局了解到,在借鑒青島等地經驗的基礎上,我市擬設立專項扶持資金,并積極探討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費用全額補貼生產企業、通過劃撥方式向企業提供生產經營用地等一系列優惠措施,鼓勵、扶持社會企業參與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年內培育5-6家技術企業“試點”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3年節地1400余畝,青島垃圾處理帶來啟示 對于建筑公司而言,如何處理建筑垃圾一直是個棘手的難題,比如要尋找很大的填埋場所、要花費人力物力專門運輸等。如今,在青島開發區,建筑行業產生的這些固體廢棄物卻變成了“寶”,固體廢棄物經過粉碎回爐后,作為原料生產出預拌砂漿、混凝土、穩定土等,一下子變成了搶手貨。 “由于青島開發區舊城改造、房地產項目等較多,每年都會產生數量巨大的固體廢棄物。目前,青島正在對固體廢棄物進行循環化改造,將煤灰、爐渣、礦渣、建筑垃圾等固體廢棄物專門收集到指定的企業和區域,將其作為原料生產預拌砂漿、混凝土、穩定土等,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市住建局開發辦建筑節能科科長王強告訴記者,市政府調研室會同市住建局、城管局,圍繞破解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方面的突出難題,專程赴青島市考察學習,并據此提出了對策建議。 建筑垃圾是指新建、改建和拆除各類建筑物、構筑物、市政道路、管網等過程中所產生的棄土、棄料等廢棄物。傳統的處理方式主要為填埋或露天堆放,既占用大量土地資源、破壞土壤結構,又極易造成粉塵和地下水源污染。但在歐美發達國家,建筑垃圾又被譽為永不枯竭的城市礦藏,是“放錯地方的資源”。統計顯示:1萬噸建筑垃圾可生產混合料3600噸、再生混凝土骨料1000噸,節約填埋用地1畝,節約標準煤270噸、減排二氧化碳130噸。 “近年來,青島市闖出了一條‘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物盡其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路子,走在了全國全省前列。”王強介紹,青島出臺了全國第二部專門的地方性法規———《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條例》,政府不花一分錢便實現了建筑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近3年來,該市因此累計節約填埋土地1400余畝、減排二氧化碳28.5萬噸,同時減少了開采天然砂石對山體、河道的破壞,保護了生態環境。 中心區年產600萬噸建筑垃圾,納入管理的不足1/10 伴隨著煙臺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中建筑垃圾的產生和排出數量也在迅速增長。與此相對應的是,由于城市用地緊張、土地征收困難等原因,我市建筑垃圾處置場數量嚴重不足,中心區僅萊山1處,根本無法滿足處置需求,致使大量建筑垃圾處于無人管理狀態。如何處理和利用日益增多的建筑垃圾,已經成為煙臺城市管理面臨的重要課題。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以芝罘和萊山為核心的中心區內,建筑垃圾管理職能均已下放至區級城管部門,建筑垃圾處理收費標準為2元/立方米。由于城市用地緊張、土地征收困難等原因,建筑垃圾處置機構匱乏,根本無法滿足處置需求,致使大量垃圾處于無人管理狀態。 “初步統計顯示,僅市中心區每年產生建筑垃圾約600萬噸,但真正納入管理范圍的不足1/10,許多建筑垃圾不僅沒有實現資源化利用,也沒有得到科學處置,而是被運往農村隨意丟棄,甚至直接傾倒在河道、海邊,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造成了資源浪費。”王強表示,當前煙臺正處于城市建設快速發展期,房地產開發、舊城舊村改造規模巨大,特別是白石、慎禮、北馬路、所城里和朝陽街等大型區片改造項目陸續展開,建筑垃圾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 “總的看,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已基本成熟,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也已經陸續出臺實施,但具體工作卻推進不快,效果也不理想。”王強告訴記者,目前,歐盟國家建筑垃圾平均資源化率超過70%,韓國、日本達到90%以上,而我國尚不足5%,垃圾原材料收集難、再生建材銷售難和垃圾再生企業盈利難“三大難”制約著推行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腳步”。 目前,對建筑垃圾普遍實行收費管理,不辦理處置手續、繳納處理費用,垃圾運輸車輛不允許上路。但由于監管難度大,許多建設施工單位及垃圾運輸企業為節省成本、逃避收費,往往采取垃圾偷運、就近填埋等方式,大量垃圾被隨意處置。 作為一項新生事物,目前社會上對建筑垃圾再生產品認識普遍不足,擔心應用再生產品會影響工程質量和品質。在銷售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大部分建設和施工單位會首選砂、石等天然材料制品,而不愿推廣應用再生建材和產品。建筑垃圾再生企業投入普遍較大,以青島市綠帆再生建材公司為例,初始投資達1500多萬元。同時,利用建筑垃圾再生產,制造成本一般也要高于天然原料,這就決定了垃圾再生企業利潤率比較低,難以實現持續發展。 擬設專項扶持資金,在各縣市培育垃圾處置企業 記者了解到,市政府高度重視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這一城市管理新課題,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合理設置準入門檻和鼓勵、支持技術研發。 “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是環保朝陽產業,既要倡導發展,又要根據建筑垃圾產出規模,合理確定垃圾資源化企業實力和數量,防止企業一哄而上、惡性競爭。”王強介紹,在參照青島準入條件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市中心區以建筑垃圾產出規模為600萬噸計算,擬設置5-6家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其他縣市區原則上每個設置1家。“為盡快形成生產能力,建議鼓勵和支持我市現有的混凝土、墻材生產企業,投資新上垃圾處理設備,整合原有資源開展建筑資源化工作。”王強說。 建筑垃圾資源化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現有技術主要局限在制造透水磚、砌塊磚、道路工程墊層等附加值較低的領域,在高強度混凝土和預拌砂漿應用方面生產設備及技術還不夠成熟。為此,我市擬通過設立專項扶持資金等方式,積極鼓勵駐煙高校、科研機構和相關企業,開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科學研究和技術合作,大力研發和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以此提高產品附加值和企業經濟效益。 同時,為緩解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資金壓力,我市還將積極探討通過劃撥方式向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提供生產經營用地。王強還透露,青島雖繼續執行建筑垃圾原2元/立方米的收費標準,但收費名稱調整為“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費”,費用收取單位由區級城管部門變更為市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費用原則上全部補貼生產企業,具體補貼條件和標準可由市住建、財政部門共同研究確定”。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山東省環境保護廳直屬機關第四次代 |
1月3日上午,中共山東省環境保護廳直屬機關第四次代表大會在省廳隆重召開。省環保廳主要領導、機關黨委、直屬機關單位黨員代表等106人出席了會議。會議由省環保廳廳長張波主持。&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