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上海垃圾處理能力將大幅增加 |
(時間:2013-12-2 11:06:59) |
焚燒將成為上海未來應對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選項。在日前舉行的高層次學術交流會議——東方科技論壇上,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表示,今后幾年,上海的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將大幅增加。 該院高級工程師邰俊表示,對上海這樣一個特大型城市來說,規模化、科學的焚燒是垃圾處理的不二選擇。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主流的無害化處理方式,除了焚燒,還包括填埋、生化處理(如堆肥)。邰俊表示,大城市應逐步減少對填埋法的依賴,但保留部分最終處理能力;至于生化方式,則應審慎發展。 據市環境院透露,2012年,上海城市生活垃圾的產出總量達到716萬噸,相當于日均2萬噸。目前,通過焚燒、填埋、生化3種方式處理的生活垃圾,各自所占比重約是5∶3∶2。但據預測,“十二五”末期,上海的生活垃圾日均產出量可能達到2.2萬噸,峰值有望摸高2.7萬噸。市環科院表示,為應對這波垃圾高峰,上海已經作好準備。其中,61%將被焚燒,25%進行填埋,14%通過生化方式完成無害化處理。據此預測,未來幾年,上海的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將至少提高一倍。 市環科院專家表示,上海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潛力其實非常低。據他們的研究,經過拾荒、保潔、收廢等人員的撿拾和回收,上海進入清運環節的生活垃圾中,紙張、塑料、金屬等可回收成分非常少,其成分特征與那些成功施行垃圾分類的發達國家已經非常類似。截至2012年底,上海的人均垃圾產出量為每天0.74公斤,顯著低于香港、臺灣和歐美國家的水平。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大型城市生活垃圾可持續戰略研究”。主辦方上海新能源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促進中心表示,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關系到千家萬戶,是涉及管理、技術和利用的復雜系統工程。 從國外經驗來看,德國、瑞典、日本等發達國家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對垃圾處理已形成以控制垃圾源頭為先、垃圾再循環居次、資源化處理垃圾隨后的多層次管理模式。在處理技術方面,目前國際上的主流技術是焚燒。此外,國際上也正在開發垃圾氣化與熱解技術,以及具有超高溫和灰渣熔融特征的等離子氣化技術,但這些垃圾清潔處理新技術,目前還處于示范應用階段,在處理規模、經濟性和可靠性方面還有待完善。 會議執行主席、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城市垃圾處理專委會秘書長徐海云表示,未來幾年,全國的垃圾焚燒能力也將翻番,土地資源緊缺、人口密度高是大城市推動垃圾焚燒的內在動力。據他透露,垃圾焚燒技術已經成熟,排放完全達標可控。國內由于垃圾中紙張、塑料等含量較低,焚燒后排放的污染物比發達國家更低。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