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探廣州市廢玻璃回收工場:回收處理延緩垃圾圍城 |
(時間:2013-10-14 10:53:30) |
13日,記者探營廣州市內唯一一間專門從事回收處理生活性廢玻璃工場,這里日均回收廢玻璃150噸,經過簡單加工后的碎玻璃產品,最終將提供給玻璃瓶制造企業作為熔制玻璃制品的原料,實現垃圾回收資源化循環利用。 填埋:不可溶解不可焚燒 工場負責人說:“作為城市垃圾中最難處理的成分之一,廢玻璃既無法焚燒,也無法在填埋中降解,部分含有鋅、銅等重金屬的廢玻璃,一旦隨意丟棄還可能會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據不完全統計,光是以白云區為例,每年能產生生活性廢玻璃約7萬~9萬噸,如果全部進行填埋,需要14萬~18萬立方米的空間。“廣州全市每年產生的廢玻璃估計約在60萬~80萬噸左右,如果放任不回收或者全部進行填埋,那需要的土地相當于一個中等人口鎮的規模。”該負責人說。 為了更好地做好低值廢棄物回收處理工作,白云區供銷合作聯社組建了一間廢玻璃回收處理中心。該中心占地6000平方米,現年處理玻璃量5萬噸,力爭在2014年年處理量達8萬噸。 廢玻璃運到回收處理中心之后,要經過數道加工工序:首先是工人將廢玻璃按原態、顏色進行初步分類,例如高白片、普白片、綠瓶料、雜品等。隨后,用機器對分類后的玻璃進行破碎、清洗。最后,工人還要進行一道精細分揀工序,將金屬蓋、塑料蓋等雜質徹底分離出去。這些經過簡單加工后的碎玻璃產品,最終將提供給玻璃瓶制造企業作為熔制玻璃制品的原料。 回收處理:延緩垃圾圍城 該負責人介紹說,玻璃是一種“資源消耗大戶”,每生產1噸玻璃,需要消耗約1.1噸各種原料,包括800千克左右的石英砂、130千克左右的燒堿和同等數量的石灰石,再加上約140升的重油或等比的其他能源。按照目前該工場的處理規模,可替代石英原礦節約38%的能源,減少50%空氣污染、20%水污染和90%廢棄物。 廣州市回收處理生活性廢玻璃工場的發展正面臨不小挑戰。“場地使用缺乏擴展性,土地面積不足制約了加工處理規模。”該負責人說。同時,價低成本高,廢玻璃作為石英砂的替代品,價格一定是低于石英砂,但人工成本、土地成本、運輸成本越來越高,玻璃回收經營壓力越來越大。 “不過問題最大的還是市民分類意識不強,玻璃混入廚余垃圾、其他垃圾中去,給回收處置造成影響。”該負責人說,隨著市民的分類意識提高,相信廢玻璃的分類處理效果能有相應的提高。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