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湖南省冷水江市將處置63萬噸砷堿渣 |
(時間:2013-9-22 11:40:56) |
湖南省冷水江市錫礦山地區歷史遺留砷堿渣(野外混合渣)安全處置工程近日接受可行性研究評審。經過對工程填埋場擬選址地點及各個歷史遺留野外混合渣堆現場一天的實地踏勘,專家組分析了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并針對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不足和欠缺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專家組組長、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資環部副主任郭建強指出,此項工程符合源頭治理的概念,建議盡快補充“土壤毒性浸出”等支撐數據,進一步核實項目總投資估算,細化工程實施方案。 據介紹,錫礦山地區歷史遺留野外混合渣主要分布于青豐河和漣溪河流域的20處渣場內,總量約有數10萬立方米。錫礦山地區歷史遺留砷堿渣(野外混合渣)安全處置工程屬于國家“十二五”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規劃項目庫項目,已納入湖南省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中歷史遺留固廢治理項目名單,并被列入《婁底錫礦山地區重金屬污染“十二五”綜合防治實施方案》,旨在徹底消除錫礦山地區歷史遺留砷堿渣(野外混合渣)污染隱患,根治砷堿渣污染。 冷水江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程建設工作,安排由市財政注資成立的冷水江銻都環保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建設單位,負責工程各項工作開展;委托北京中設泛華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進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工作。 工程擬在礦山鄉譚家村境內建設一個總庫容為55萬m3的高標準安全填埋場,配套建設穩定化/固化車間、安全填埋場以及配套公用、輔助設施,采取集中收集、水泥固化(將砷堿渣混合水泥加工固化成砌塊)以及安全填埋的工藝,對錫礦山地區歷史遺留的20處渣場約63萬噸混合渣以及渣堆下土壤進行安全填埋,從而實現野外混合渣的無害化最終處置,逐步消除錫礦山地區歷史遺留野外混合渣對周邊水體、土壤以及下游河道造成的重金屬污染,改善周邊居民生產生活環境。項目建成后,安全填埋野外混合渣固化后砌塊量約30萬噸/年。 工程采取直接固化填埋技術對野外混合渣進行安全處置,雖無直接經濟效益,但工程完成后能安全處置野外混合渣約63萬噸;安全填埋含砷渣土混合物3.68萬噸;減排重金屬砷2086噸、銻745噸,基本消除野外混合渣對當地及湘江流域的重金屬污染,具有積極和明顯的環境效益以及社會效益。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