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麗江:擬建庫容120萬立方米建筑垃圾處置場 |
(時間:2013-7-19 10:55:31) |
“只要沒有打圍墻的空地,就可以見到堆積如山的建筑垃圾”,這是在麗江城區周邊見到的一道獨特現象。今年5月20日,晚報以“建筑垃圾困擾麗江城郊,當地人大現場調查”為題進行報道之后,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的重視,目前,有關部門正在采取措施,積極破解建筑垃圾圍城難題。 現狀 垃圾“圍城”管理難 近年來,隨著麗江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推進,城市規模的迅速擴展,麗江市區建設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建筑垃圾的數量快速增長。據統計,2012年中心城區產生的建筑垃圾就達18.52萬噸,占全市垃圾總量的40%。建筑垃圾的大量產生,引發了垃圾運輸、堆放、處置、再生利用等一系列的問題。特別是建筑垃圾的亂倒行為,已嚴重影響了城市環境、居民的生活。在麗江,人們感到城中心、主干道還干凈衛生,但是只要走到城內的死角空地、城郊接合部,隨處可見成堆的建筑垃圾,大有垃圾圍城的感覺。 麗江市人大環資委周利明介紹,特別是城郊接合部,差不多已是垃圾圍城了,有的還翻山越嶺將垃圾運到了農村去。道路兩旁,樹林空地,都可見到建筑垃圾。尤其是古城區與玉龍縣接合部、市一中附近公路一線、護城河、漾弓江一帶,建筑垃圾亂扔現象日趨嚴重。這些垃圾沒有進行分類,玻璃、塑料、木屑、混凝土摻雜其中,建筑垃圾堆放時間長了會產生有害氣體,對地下水源產生影響,對城市美觀也是一種影響。 原因 垃圾處置簡單是主因 記者了解到,造成垃圾圍城的原因有監管滯后,處置方式簡單等原因。由于麗江市城市建筑垃圾處置長期處于無序狀態,且管理方式粗放,執法監管不到位等原因,導致一些施工單位、運輸單位及從業人員缺乏建筑垃圾規范化處置的意識,偷倒、亂倒現象時有發生,屢禁不止。 目前麗江市區城市垃圾主要采取“誰產生,誰處理”的方式進行。由施工單位負責將建筑垃圾運送到指定的垃圾場填埋處理,其余建筑垃圾自行在工地上回填消化。受市區無固定建筑垃圾處置場所、不具備綜合處理條件和能力的制約,麗江市區對建筑垃圾的處理僅限于收集、集中堆放、初步分類和填埋。 承擔建筑垃圾運送責任的施工單位與運輸單位,為減少成本開支,大多簡單地將建筑垃圾運往郊區、新建城市道路兩側或城市死角空地隨意傾倒,導致城郊接合部建筑垃圾成堆,造成建筑垃圾圍城的現象,嚴重污染了周邊環境,損壞了城市形象。 處理 相關部門正在綜合整治 建筑垃圾圍城的現象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市人大隨即對該情況進行了調研,并作出關于麗江市區及城郊接合部建筑垃圾情況處理的報告。 目前,麗江市正在規劃在古城區金山鄉文化村布局建設麗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園區,加大麗江市區建筑垃圾的處置;正在起草《麗江市城市管理辦法》、《麗江市城市建筑垃圾清運和處置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建立建筑垃圾處置收費機制,促進市區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從無序到有序、從粗放到規范。 住建等有關部門對亂堆亂放、偷倒建筑垃圾的行為進行了綜合整治,對原來的垃圾堆采取了運走推平措施,在麗江城區72米大道各預留口、南口道路兩邊沒人出行的地方都打了水泥墩。古城區加強了拆建與建筑方的協調,要求將拆建的建筑垃圾運到建筑方等待回填。 措施 擬建120萬立方米處置場 據了解,為有效解決麗江市區無固定建筑垃圾處置場所問題,市政府已決定實施麗江城市建筑垃圾再生處置項目,該項目占地142畝,擬建庫容120萬立方米,設計標準為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和填埋處置結合的綜合性處置場,年處理建筑垃圾20萬立方米,再生利用率近期達30% ,遠期50%。 目前,項目可行性研究已通過審查,各項前期工作正在有序開展。該項目建成后,將結束麗江市區無固定建筑垃圾處置場的歷史,為城市建筑垃圾的規范管理、有效處置和綜合利用創造條件,建筑垃圾圍城的現象將得到破解。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