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橫縣城郊垃圾填埋場原設計使用15年,因垃圾分類的實施,如今其使用壽命可達30年。 記者近日在廣西橫縣采訪了解到,當地自啟動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試點以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覆蓋城區的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網絡,在環境整治、資源利用方面取得初步成效。與此同時,業內人士建議強化垃圾分類處理的機制設計以擴大成效,努力破解“垃圾圍城”難題。 1 廣西首個開展垃圾分類收集的縣城 長期以來,許多中小城市尤其是縣城生活垃圾也仍然采用混合收集方式,不利于資源的充分利用和環境整潔。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區人口逐漸增多,位于廣西東南部的橫縣也面臨“垃圾圍城”的威脅,其垃圾日產量由80年代的十幾噸增加到近幾年的80-100噸,且每年以5%-8%的速度遞增,如何處理日益增多的垃圾成為橫縣面臨的緊迫問題。 為搞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最大限度減少污染,減少垃圾填埋的土地使用率,達到垃圾處理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三化”目的,橫縣與菲律賓國際鄉村改造學院(IIRR)合作,引入其垃圾處理先進經驗。橫縣于1999年籌建了“生活垃圾資源化綜合管理項目”,并于2000年9月正式開展分類收集試點,成為廣西第一個開展垃圾分類收集的縣城。 13年過去了,垃圾分類處理的探索使橫縣城區發生了顯著變化。截至2012年6月,分類工作已普及推廣到1萬家居民住戶、200多個單位小區和酒樓、13所中小學校、3個農貿市場,約占服務范圍內60%以上,居民分類正確率達90%以上,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取得突破進展。 記者在橫縣城區走訪看到,街道清掃得干干凈凈,不少居民住宅門前擺放著用塑料袋或塑料桶裝的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歸為一類,水果皮、蔬菜梗等生活垃圾歸為另一類。 橫縣整潔的環境現已成為吸引外來投資的名片。目前,橫縣已形成中國茉莉花茶交易中心、西南茶城(包括茉莉花鮮花交易市場、原茶葉市場、成品茶市場)等兩大交易市場。來自福建、湖北、浙江等全國各地的茶商云集于此,年加工花茶6萬噸,產值20多億元。 2 確定分類標準,改變服務方式 橫縣縣城現已有16萬人口、城區面積達15.28平方公里。根據調查,橫縣產生的垃圾有八成是可循環利用的可堆肥垃圾,而玻璃塑料等不可堆肥垃圾不到兩成。對此相關部門采取針對性措施力推垃圾分類處理。 首先,確定垃圾分類收集的標準。橫縣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了垃圾分類標準,將生活垃圾分為三大類收集:一是“可堆肥類”,即可用來堆肥生產優質有機肥的生活垃圾,主要為瓜皮核、剩飯剩菜、廢棄食品、動物植物類、灰土等;二是“不可堆肥類”,包括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再利用的生活垃圾,即塑料、玻璃、金屬、陶瓦磚石、紙類、纖維類等;三是“危險垃圾”,主要包括廢舊日光燈管、電池、藥瓶等。醫療垃圾已由專業公司統一收集處理。 其次,改變垃圾收集的服務方式。實施分類后,各住戶只需在規定時間內按規定分類好的垃圾放在自家門口,由環衛工人上門逐戶收集。在收集方式上給居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從而促進住戶自覺配合分類。 此外,給住戶免費發放分類標志桶。為提高住戶的分類積極性和方便環衛工人收集及監管,橫縣環衛站給新開發分類區的居民住戶發放一紅一綠兩只分類標志桶,住戶按規定投放分類垃圾,環衛收集工人憑標志桶收集垃圾;單位、學校、農貿市場等產生的垃圾則由其自備容器盛裝,提高了垃圾清運費的收取比例。 針對不同服務對象,橫縣確定了不同的收集辦法和收集時間,即可堆肥類垃圾和不可堆肥類垃圾每天收集一次,危險垃圾星期日定時收集,醫療垃圾則由專業公司收集。 時任IIRR項目中國部協調員的張蘭英表示,橫縣推行的垃圾處理項目包含宣傳教育、垃圾分類實施、實施堆肥處理,以及堆肥在農業上的應用(有機農業生產)4部分,關鍵環節在于分類。按常規需用4個生活垃圾填埋場處理垃圾,經分類收集處理后,只需一個同等規模的填埋場就可以了,經濟效益可觀。此外橫縣建立起堆肥廠,利用生活垃圾中可堆肥部分生產肥料,這種價格相對低廉的有機肥被不少群眾用到茉莉花種植和果園里。 “分類后的垃圾在填埋或者焚燒過程中,有效減少了污染氣體的產生;環衛工人的垃圾清理負擔也得以減輕,原設計使用15年的垃圾填埋場如今其使用壽命可達30年。”橫縣環衛站原站長何成新說。 3 破解“垃圾圍城”還須強化機制設計 在各地頻現“垃圾圍城”的背景下,目前我國不少地方將垃圾處理工作重點放在填埋焚燒層面。鑒于焚燒環節容易產生對人體危害嚴重的二惡英,業內人士建議相關部門提前介入,學習橫縣垃圾分類處理的相關經驗,從源頭抓起,減少垃圾總量并實施不同處理辦法。 記者了解到,橫縣垃圾處理雖取得一定成績,但受資金、技術等因素制約,其垃圾分類綜合效應還未完全顯現,破解“垃圾圍城”須強化機制設計。 張蘭英認為,公眾環境意識的高低不是垃圾分類成敗的關鍵,關鍵是激勵居民有效參與垃圾分類的機制設計,在分類中做到互相監督。在開展垃圾分類時,應本著解決實際問題的態度,充分調動參與者的主觀能動性,并加強垃圾分類處理的配套設施建設,避免挫傷公眾參與的熱情。 除了進一步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以進一步提高全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外,何成新建議把垃圾分類列入各部門、各單位和各鄉鎮的目標責任制,作為年終評優的標準之一,進一步規范化、標準化各項行業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管理制度,從而提高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管理和資源化處理水平。 同時,財政等部門應加大資金投入,逐步實行垃圾處理項目的產業化、社會化,引入社會資本投資垃圾處理項目,從而更好保護環境和人民身體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