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蘇州相城32個小區加入垃圾分類 |
(時間:2013-5-31 10:56:03) |
對于生活垃圾,很多人是往垃圾箱里隨手一扔了事。從去年下半年啟動生活垃圾分類以來,相城區已有32個小區加入垃圾分類,將垃圾箱設置為綠、橘、藍三種顏色,分別用來盛放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以便于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垃圾分類如何行之有效?近日,記者就相城區的生活垃圾分類情況進行了調查。 最大難點是居民的意識和習慣 錦繡江南小區東區38、39幢樓前,一個垃圾分類亭里,整齊地擺放著6個垃圾箱,4個藍色,其余為綠色和橘色。醒目標明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實行生活垃圾“三分類”。 從這兩幢樓的門口到分類亭不過幾步路的距離,但昨天下午記者在這里蹲點半個小時仍看到一些居民,拎個袋往門口的垃圾桶一扔,而對不遠處的分類亭熟視無睹。 記者注意到,背景板上清楚地寫著三類垃圾的組成,照著投放很容易。家住38幢的徐女士說,她知道小區倡導垃圾分類,如果有充電電池之類的還是會扔到橘色垃圾箱,但普通生活垃圾,她就偷偷懶,丟在樓梯口的垃圾箱里了。 錦繡江南小區東區是相城區首批3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有800多住戶,以300戶為一個單位,配備一個垃圾分類引導員,20多個人都是小區里的熱心人。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引導居民“對色入座”。 馬青山是社區垃圾分類工作的熱心參與者。他感慨地說,別看6個桶清清楚楚擺那里了,想讓人規規矩矩把垃圾放到正確的地方,可真不是件容易事!他說,具備垃圾分類知識容易,形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難,“答應起來容易,可是拎個袋往垃圾桶一扔,照樣都混一起。”說服教育,多數人聽,但也有人不耐煩扭頭就走。就得不斷督促,慢慢就會有意識了。 垃圾分類正確先要給市民補補課 普通干電池是其他垃圾,充電電池、廢棄節能燈管是有害垃圾,廢棄衣物是可回收垃圾……上周五,華元社區在錦繡江南小區舉辦的一場垃圾分類知識居民問卷調查活動上,這道題目考倒了不少中老年人。 垃圾要分類正確,先要給市民普及分類知識。從去年下半年,相城區啟動生活垃圾分類以來,大小宣傳活動,幾乎每周都有,詳細的宣傳冊、環保垃圾袋分發到垃圾分類試點小區每戶人家。 華元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已經是年后第三次舉辦這樣的廣場宣傳,答案對和錯并不是重點,而是能在活動中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提高居民們垃圾分類的意識。 在元和街道實行垃圾分類的小區,向街道和社區干部、居民以及城管部門問及垃圾分類工作的最大難點,幾乎所有人都說是居民的意識和習慣。 “大人沒有孩子自覺。垃圾分類這個事,要從娃娃抓起!”相城區環衛科科長吳曉霞說,年內相城區5個學校將試點垃圾分類,定期舉行垃圾分類知識進學校、進幼兒園活動,“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一所學校帶動一個片區”。 可回收垃圾都由廢品收購者收走 去年下半年起,相城區啟動垃圾分類,全區32個小區先后加入了垃圾分類,包括鄉鎮的動遷小區。年內相城區垃圾分類還將覆蓋機關、學校等17個單位。 相城區城管局介紹,垃圾分類亭每天都有保潔員擦洗維護,每天實行早晚兩次清運,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每周收集1-2次。有毒有害垃圾定期運送至環保部門制定的存貯點,最后由專業部門進行無害化處理;可回收物被送到再生資源回收站,經過分揀后進行再利用;其他垃圾則經過分揀或拆卸后一部分被綜合利用,一部分被轉運到填埋場或焚燒廠。 相城區環衛科科長吳曉霞告訴記者,垃圾分類的最大好處是減少垃圾總量。從試點小區看,可回收垃圾數量很少,幾乎都由廢品收購人員或拾荒者收集走了。所以今年相城區要布8個再生資源回收點,規范可回收垃圾處理。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簽署合 |
7月16日,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太原簽署《共同推進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合作協議》,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山西省省長王君分別在協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