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成都城區餐廚垃圾處理站最快下月投用 |
(時間:2013-5-14 10:57:29) |
提起餐廚垃圾處理,很多人會想到雙流縣文興鎮那個以“吃”餐廚垃圾出名的處理站。吃的是垃圾,吐出來的是“肥料”。現在,一座“食量”更大、自動化機械化程度更高的處理站在它身后拔地而起。它就是成都市中心城區首座餐廚垃圾處理站,廠址位于雙流縣餐廚垃圾處理站的正后方。 9日,記者從成都市城管局獲悉,這座處理站的日處理能力約200噸,可基本解決中心城區的餐廚垃圾處理問題。預計最快今年6月份即可投入使用。 分三步 過濾水分干垃圾生化處理 昨日,記者在雙流看到,五座嶄新的建筑拔地而起。這座處理站由成都市城管局和北京嘉博文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興建。技術人員徐壽田告訴記者,這五棟建筑分別是辦公樓、菌種廠、生化處理廠、污水處理車間、庫房。目前,車間內40臺生化處理機已經安裝到位,一天能處理200噸餐廚垃圾,自動化機械化程度更高。 油膩膩的餐廚垃圾如何變成干燥的肥料,需要經過前分選、生化處理、后分選三個步驟。雙流文興鎮的餐廚垃圾處理站站長李曉科為我們一一介紹。 “第一步,前分選。”李曉科說,潲水隨著收運罐車拉到前分選區,經過三次過濾,水分和無機物(筷子、塑料袋、酒杯等物質)分離出來,剩飯剩菜等被留下,進入下一個生化處理步驟。“分離下來的污水通過地下管道進入污水處理車間,處理達標后再排入旁邊的西航港污水處理廠。潲水通過紫外殺菌,在分選的同時還實現了除臭。” 最關鍵 變成肥料高溫發酵10小時 經過分選后,可用的餐桌剩余食物通過儲料倉的四個出料口,被運送到生化處理車間。生化處理廠是潲水無害化處理的主要“陣地”,潲水在這里經過高溫、發酵、干燥過程,最終成為有機肥料。這是餐廚垃圾處理最關鍵的一步,也是最耗時的。“垃圾變肥料,全程需要約10多個小時,這個過程就占了10個小時。”李曉科說,新站建成后,全自動化操作,需要消耗的人力很少。 “這個還不算終端產品。”李曉科隨后帶記者來到后分選車間。他介紹說,一些骨頭等物質比較堅硬,高溫加熱也難融化。因此,在后分選車間,還要進行最后一次篩分。挑出那些雜質后,餐廚垃圾整個處理過程也就完成了,作為成品進入庫房儲存。最后,被制作成有機飼料和有機肥料。李曉科介紹:“相比于一般的化肥,這種肥料營養物質更多。”他透露,新廠建成年內投入使用后,每天最多能生產出150噸有機肥。 最神奇 加點點“秘方”垃圾變寶 看了餐廚垃圾“華麗”轉身變成肥料的過程,也許你會覺得太簡單了。生化處理10個小時,就能“蛻變”成有機肥,里面肯定加了“獨家秘料”吧。 “里面還真加了‘料’,”徐壽田說,每處理2.2噸垃圾,要加300克的真菌。菌里含有大量有益的微生物,經過加熱,繁殖生長,可以殺死餐廚食物里的有害病菌,把食物里的大分子鏈降解,進而將垃圾制成肥料。這種肥料更易被植物吸收。 這個真菌就是他們的“獨家秘笈”,“這可是公司機密,”一旁的李曉科補充道。 徐壽田告訴記者,這些真菌需要經過8個月的時間才能培育完成,生化處理廠附近的菌種廠,就是專門培育這種真菌的。徐壽田說,他們公司在餐廚垃圾處理方面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是在當地設立菌種廠,成都是第一個。 徐壽田透露,把“廠房”搬到成都之后,機械化程度提高了,產量會增長幾十倍,而培育的周期也會縮短至一個月。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簽署合 |
7月16日,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太原簽署《共同推進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合作協議》,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山西省省長王君分別在協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