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臺灣水泥集團垃圾協同發電面臨政策障礙 |
(時間:2013-4-19 10:09:51) |
臺灣水泥集團(以下簡稱臺泥)董事長辜成允每個月都會來大陸2-3次,每個月均有10天時間在大陸。 在4月10日于廣州召開的2013年臺泥銷售渠道大會上,他表示“大陸水泥市場仍將有5至8年好光景,臺泥今年啟動‘遍地開花’計劃,在各鄉鎮成立1到2家水泥直營店,鞏固終端通路。” 作為臺灣工商世家“鹿港辜家”第二代的標志人物,在2003年從父親辜振甫手中接過臺泥的掌門印后,以“鷹式管理”挽風雨飄搖中的臺泥于既傾,并于次年大舉進軍大陸市場。 在進入大陸市場三年后,2008年臺泥產能達到2000萬噸,2010年產能達到5000萬噸,并于2012年突破6000萬噸的規模,并與中國建材、中材集團、華潤、海螺等位列中國水泥五強。 辜成允對記者坦言,臺泥在大陸于2016年達到1億噸產能的目標沒有改變,“同時希望利用水泥廠的優勢,將垃圾協同處理方面的經驗推廣到大陸”。 垃圾協同處理指的是利用水泥窯處理城市生活垃圾,通過高溫焚燒方式實現垃圾發電的目的。“但是現在這一方面需要政府的一些法令和政策去突破。”辜成允說。 垃圾協同發電的政策障礙 今年1月3日,中國建材與臺泥集團在香港宣布攜手推進全方位戰略合作。未來雙方將在生產運營、市場開拓、擴充產能、節能環保領域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雙方在合作中重點強調的一點是:發揮臺泥在協同處置廢棄物、礦山環境友好開采、二氧化碳捕捉、微藻固碳等諸多節能環保領域的技術與優勢,尋求建設以“生態文明”為核心的產業升級道路。 “臺泥是家庭垃圾處理的強項,現在臺灣每五個家庭中就有一個的家庭垃圾是臺泥來處理的。”辜成允說,臺灣的生活垃圾是不分類的,特別是中國菜式中包含大量的湯湯水水,熱值要比國外低,“利用水泥窯處理城市生活垃圾,不需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同時也可以解決大家擔心的垃圾焚燒電廠產生二惡英的問題,對大陸垃圾處理提供很好的借鑒參考。 在臺泥的眾多水泥廠中,八里焚化廠是其中的驕傲,其同時也是臺灣旅游向外推薦的目的地。 這座位于新北市八里的焚燒廠,日處理生活垃圾、一般工業廢棄物達1350噸,每小時發電35000度,各種廢氣由袋式集塵器回收,約為周邊區域200萬人口處理生活及生產廢棄物同時向外輸出電力滿足社會需要。 辜成允稱,臺泥大陸各廠所在的各級政府都支持這一想法,但實質性推動的時候,“有一些法令需要突破,譬如政府這一塊是由誰來分管的?”其建議相關的政策和法令能夠盡快落實。 事實上,從北京水泥廠在1998年開始利用1條日產2000噸水泥熟料窯進行廢棄物處置算起,目前海螺、華潤、華新等企業都相繼建設了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設施,共計20條水泥窯生產線——這些生產線全國水泥窯燒垃圾的總量每年還不到100萬噸,只占全國城市垃圾總產出量的0.3%。 根據2013年初,國務院下發了《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的要求,2015年水泥窯協同資源化處理廢棄物生產線比例達10%。據預計,2015年,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窯生產線將在1700條上下。按10%要求,到2015年協同資源化處理廢棄物生產線應有170條。 中國水泥協會高級顧問高長明解釋,采用我國現有的水泥窯燒廢系統,企業非但不能盈利,而且往往還會虧損。按照目前各省市政府的扶持政策,一般每噸城市垃圾補貼僅50元~70元的標準計,這純粹是一項“賠本賺吆喝”的買賣。政府相應地調整技術政策,加大對水泥窯燒廢料的扶持力度。 辜成允說,目前臺泥正和中國建材的企業聯合,并通過中國水泥協會陳情,希望政府方面能盡快出臺相關的政策法令。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簽署合 |
7月16日,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太原簽署《共同推進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合作協議》,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山西省省長王君分別在協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