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海南試點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 6月顯初效 |
(時間:2013-3-1 10:11:39) |
“家里的窗從來不敢打開,太臭了。”李良(化名)邊指揮店員卸貨邊說。 李良是海口市龍華區城西鎮丁村一家批發商行的老板,商行就在丁村通往外面的主干道邊上。一幢三層小樓,一樓是店面,二樓住人,二樓的窗戶常年緊閉。小樓西側不到10米的距離,十幾平方米的露天垃圾堆里,啃剩的雞骨頭、女人的舊內衣、爛掉的白菜頭……露天垃圾堆也在丁村通往外面的主干道邊上,汽車駛過,帶起黑的白的塑料袋飛向更遠處;行人走過,驚起一群群嗡嗡的綠頭蒼蠅。 “好像有死東西的臭味!”三年級的李晨笑嘻嘻地說到,他每天必須爬過垃圾堆和批發商行之間的這道坡到坡頂的學校去上課。坡頂同時還有一棟四層的辦公樓,是丁村村委會的辦公所在地。 頂上是村委會辦公室,邊上是村里外出的必經之路,這堆垃圾“占據要津”,顯得格外刺眼,有沒有人清理? “垃圾堆那條路雖然沒安排人打掃,但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會清理那個垃圾堆,不過很快又堆滿了。”負責打掃丁村村委會辦公樓樓下衛生的保潔員掃著落葉說。 其實丁村的居民生活垃圾是有環衛工人統一清理的,垃圾車每天來兩次,上午下午各一次。村民只要將垃圾裝好放在自家門前,垃圾車是會清理走的。南海網記者走訪丁村村民了解到。 “有些人家住得不靠近垃圾車經過的地方,圖方便就隨手丟在路邊的荒地,一個人丟了就有第二個人跟著丟,久而久之就越堆越多了。”李良說。 市縣的農村地區沒有統一收集垃圾尚可理解,城鄉結合處統一收集垃圾尚且如此“偷懶”,如此看來,居民有待提高自身文明意識、公共衛生意識。 有村民建議在那塊垃圾池邊上立一個“禁止倒垃圾”的牌子,違者罰款。但這個建議實施性不強。“我們住在這里都看不到是誰丟的垃圾,晚上黑黑的拿出來丟,誰看得到?”李良說。“只能靠自覺。”他還說到。 農村垃圾收運處理試點并無實質進展 相關部門也有在行動。2012年8月,海南省全面啟動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試點工作,指導試點項目開展的《海南省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試點項目規劃》編制完成,確定海口市等11個市縣的23個鄉鎮(墟)的276個行政村納入規劃范圍,并從中選定149個行政村首批試點。 據2月26日媒體報道,首批149個行政村的試點工作基本完成,試點工作包括在每個村莊設置收運基礎設施,如挨家挨戶掛上垃圾筐,建起全村統一的垃圾池。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的模式為先將各村落的垃圾集中運送至鄉鎮一級的垃圾轉運點做分類等初步處理,再統一送往市縣一級的垃圾處理終端進行處理。 南海網記者從海南省住建廳提供的材料了解到,海口市瓊山區三門坡鎮有111個自然村在首批試點之列。作為省會城市周邊鄉鎮的農村,其垃圾無害化處理試點工作實際開展情況一定程度上具有“窗口”的意義,尤其引人矚目。 然而,南海網記者輾轉聯系到三門坡鎮分管該項工作的陳姓負責人,請求其推薦一個試點村讓記者實地探訪,不料,該負責人道出了難處。 “其實三門坡鎮農村垃圾收運處理試點還沒有展開,目前實施方案還在專家評審階段,什么時候評審完我們也不知道。加上資金也沒有到位,沒辦法展開工作。”這名負責人說。 省住建廳城建處一名負責人也坦承,嚴格算起來是2012年12月才真正開始推進農村垃圾收運處理試點工作,截至現在才2個多月時間,確實還沒有太大的實質進展。 即便是省會城市城郊的試點村也還在“醞釀”,海南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不過,也有一些農村走在前列,瓊海市龍江鎮中洞村委會石盤園村就是其中之一。石盤園村通過投放共用垃圾桶、設置垃圾分解站的方式來處理村民的生活垃圾,村道因此能夠保持干凈整潔。 農村垃圾收運處理最快6月才能看到初步效果 行業相關人士認為,讓農村居民養成在指定地點丟垃圾的習慣僅靠相關部門之力是不夠的,農村垃圾收運處理當然是一個解決之道,但是,無論是從垃圾收運試點推進以及農村居民衛生習慣的養成來說,都需要一個過程。 “就農村垃圾收運處理試點工作來說,至少要到今年6月份才能看到初步效果。”省住建廳城建處一名負責人說。 下一步,省住建廳計劃于3月12日在瓊中召開“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現場會,召集海南各市縣相關部門負責人參會,學習垃圾收運處理經驗。 按照《海南省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試點項目規劃》,“十二五”期間,海南將投入1.5億元在省內完成500個行政村開展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 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試點推進情況如何,南海網將持續關注。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簽署合 |
7月16日,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太原簽署《共同推進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合作協議》,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山西省省長王君分別在協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