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北京通州25個小區設廚余垃圾處理器 |
(時間:2013-2-22 10:52:36) |
“先將廚余垃圾分類收集,再通過高速發酵垃圾處理機將其‘變廢為寶’,生成的有機肥料,居民能帶回家養花養草。”近日,玉橋北里小區試點廚余垃圾車間,不出社區就地制肥,促進了生活垃圾在社區內循環利用。 小區設30處投放點 專人處理廚余垃圾 玉橋北里小區里共有30多棟居民樓,住著3000多戶人家。本月初,該小區正式推行垃圾分類工作,并設置了30處垃圾投放點,每處擺放著3只塑料桶,分別回收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它垃圾,其中廚余垃圾桶是綠色的。 每天早晨,“綠袖標”指導員周師傅就騎著電動垃圾車,開始垃圾清理、分類工作。和周師傅一樣的“綠袖標”指導員在小區內還有25名,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對這30處垃圾投放點進行二次分揀,把可回收的廚余垃圾挑出來,進行處理并循環利用。“其實,垃圾桶上已經標明詳細的類別,比如綠色的廚余垃圾桶內要放菜幫菜葉、剩菜剩飯等,但是目前居民對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很低,各種垃圾都是一股腦地放在一個垃圾袋里,所以我們每天都要對垃圾進行二次分揀,大骨頭和水果的硬殼也要揀出來,因為機器處理困難。” 1個小時后,周師傅和兩名同事將垃圾分揀完畢,來到小區東南角一間15平方米的簡易工房內,這里擺放著兩臺不銹鋼廚余垃圾處理器。周師傅將分揀后的廚余垃圾放在秤上,一稱正好5公斤。他打開處理器的投放口,將垃圾放進去,按下二擋開關,機器發出“嗡嗡”的低鳴聲,開始處理垃圾。隨后周師傅拿出筆和登記本,仔細地記下廚余垃圾量、工作時間等內容。 每天處理100公斤 分解成水和肥料 “通過近一個月的數據統計,目前我們小區每天處理100公斤的廚余垃圾。”玉橋北里小區環衛科長王立成介紹說,廚余垃圾處理器通過油脂分離設備提取其中的油脂,有效地處理剩飯、剩菜、果皮、菜葉等家庭生活中產出的廚余垃圾,通過微生物降解產生水和少許殘存物可以作為肥料,“這些廚余垃圾分解后將轉換為90%的熱能、二氧化碳、水,剩下10%為有機肥料。熱能和氣體順著排放槽自然排放,水份可以收集起來用于小區綠化,有機肥料可供養花養草。” 王科長說,一般半年時間,機器出一次倉,可以倒出兩麻袋的有機肥料,收集后或轉給專業公司回收利用,或撒在小區綠地上營養花草。如果居民想要這些肥料養花養草,也可以前來預訂,這樣最終能實現廚余垃圾就地處置和循環利用。 生活垃圾增長率 擬控制在6%以下 記者從區環衛中心獲悉,自2009年以來,通州區開展垃圾分類系統建設試點,完成城鎮地區33個居民小區、36家黨政機關和11所學校的垃圾分類工作。目前,除了玉橋北里外,半壁店小區、新通國際花園小區、科印家屬院小區、翠屏北里小區、梨園東里北區小區等25個小區也擁有廚余垃圾處理器。今年在鞏固和完善去年成果的同時,還將繼續推進城鎮地區30個試點小區、6所學校的垃圾分類工作,使全區參與垃圾分類的市民達到20余萬人,并實現生活垃圾增長率控制在6%以下,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100%,資源化率45%的目標。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簽署合 |
7月16日,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太原簽署《共同推進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合作協議》,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山西省省長王君分別在協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