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蘇州生活垃圾發電 可供35萬戶用1年 |
(時間:2013-1-24 10:09:49) |
市民早上扔出的一袋垃圾,可能成為你晚上開燈用的電。本月中旬,隨著蘇州垃圾發電項目三期擴建工程的順利運行,市區生活垃圾實現“全焚燒、零填埋”,日處理量可達3550噸。每天上網電量達到127萬千瓦時,這些垃圾經焚燒后發的電,可供35萬戶居民家庭用一年。今年1月中旬,光大環保垃圾發電三期項目順利通過了“72+24”小時的試運行考核,目前已經轉入商業運行階段,全公司生活垃圾日處理規模已經達到3550噸,這也標志著蘇州市區生活垃圾完全達到了“全焚燒、零填埋”的要求。其中,截至2012年12月,該公司一、二期工程已累計處理生活垃圾476.37萬噸,并提供綠色電力11.30億度;三期設計規模為日處理生活垃圾1500噸,煙氣處理采用了“SNCR脫硝系統+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布袋除塵”專利工藝,連同已提前完成的垃圾滲濾液提標改造工程,徹底實現垃圾處理“全回用、零排放”,整個項目各項排放指標全面達到了“歐盟2000”標準。 在光大環保能源(蘇州)有限公司的垃圾總控制室,記者看到,兩只巨大的橘紅色抓斗正伸入垃圾堆,然后牽引繩伸縮,一大把生活垃圾隨之被抓到22米的半空中,送進了生活垃圾焚燒爐。“抓斗的‘這一把’,可真的是‘一大把’,大約有9噸。”光大環保能源(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潘永進介紹,目前,市區生活垃圾每天的入庫量在3800噸左右。這些生活垃圾在冬季經過5-7天(夏季為3天左右)時間的發酵后,被去除了20%左右的水分,然后就被這些抓斗送進焚燒爐。 在經過950℃左右的高溫焚燒后,100噸生活垃圾焚燒產生25噸爐渣。而垃圾在焚燒過程中產生的熱量被用來發電。據統計,三期項目運行后,光大環保每天的發電量幾乎增加了一倍,每天的上網電量達到127萬千瓦時。這些電量可供市區35萬戶居民家庭用一年。 垃圾焚燒后爐渣用來生產環保磚 100噸生活垃圾能產生25噸爐渣“副產品”:工人每天能揀出幾百枚硬幣 “你看,這里又有兩個!”順著分揀女工的手指,記者看到兩枚1元硬幣出現在爐渣分揀流水線上。從垃圾焚燒過后的爐渣里到底有多少“寶貝”?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專門處理爐渣的蘇州市乾宇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在這個女工腳邊的塑料桶里,從流水線上分揀出來的硬幣已經有小半桶,是這位女工當天上午不到三個小時的“收獲”。如果分揀一天的話,她能揀出幾百枚硬幣。記者看到這些硬幣1元、5角、1角的都有,有些硬幣的表面已經被燒得黑乎乎的,有些還是保持著原有的光亮。從爐渣里淘出的“寶貝”不僅僅是這些硬幣,有的工人還能從分揀線上揀出金項鏈,當然,這種“好事”不是天天有。 按照目前的技術,100噸生活垃圾焚燒過后會產生25噸爐渣。為了實現無害化處理,光大環保能源(蘇州)有限公司每年需花費大筆費用。從2009年開始,蘇州市乾宇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為光大環保免費處理這些爐渣,其利潤就來自這些爐渣中的“寶貝”。“當然,這些硬幣只是無害化處理的一個‘副產品’。”該公司總經理宋富根介紹,“這些爐渣的主要用途是用來生產環保磚。爐渣運到公司來之后,首先必須分揀,將里面的廢鐵等金屬分揀出來,然后混合水泥等材料,生產環保磚、道板磚等。目前,公司生產的環保磚的市場售價是0.3元一塊,約合200元一個立方米,公司一年要做2萬立方米左右。”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簽署合 |
7月16日,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太原簽署《共同推進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合作協議》,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山西省省長王君分別在協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