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成都首個垃圾填埋廢氣發電 滿足2萬余家庭用電 |
(時間:2012-11-28 10:20:13) |
成都長安垃圾填埋氣體綜合利用項目接入四川電網,預計滿足2萬余家庭用電。 對許多成都人來說,長安垃圾場(成都市固體廢棄物衛生處置場)并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從1993年起,它已連續運行了19年。它是成都市唯一的一座大型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每日填埋的垃圾達到4000噸。 不過,它的另一個身份卻并不為大多數人所知———它是成都市首個“垃圾填埋氣體綜合利用”發電項目。而昨日,記者從市發改委網站獲悉,省發改委日前已批復并同意成都長安垃圾填埋氣體綜合利用項目接入四川電網運行。這意味著,市民將有望用上由成都首個垃圾填埋氣發的電了。 預計滿足2萬余家庭用電 長安垃圾場坐落在龍泉驛區的垃圾場,距離市中心36.6公里,承擔著成都中心城區、部分區(市)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衛生填埋處置的“重任”。如今,這里每日進場的生活垃圾已經達到了約4000噸,每年填埋量約146萬噸。 成都市綠洲新再生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綠洲公司)是“長安垃圾場填埋氣體綜合利用”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的業主公司。昨日,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道:“不要小看每日進場的4000噸生活垃圾。在填埋處置過程中,垃圾會發酵,每天將產生12000多立方米的沼氣。沼氣的主要成分為甲烷,與天然氣相似,發電機組便可以通過燃燒甲烷來實現發電。” “簡單說來,發電廠入網的最大好處就是———發出來的電可以有渠道能賣出去了。”該負責人說,目前,長安垃圾場填埋氣年最大收集量已達到了6279萬立方米,在80%負荷運行的情況下,年均發電量能達到5000多萬度,以普通家庭月用電量180度計算,這個發電量可以滿足2萬余家庭的用電需求。他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發電廠年發電收入預計可達2000多萬元。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