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南寧城南垃圾填埋場計劃明年底關閉 |
(時間:2012-8-3 14:39:12) |
“今年入夏后,我們常常受到臭氣的侵擾,而且晚上都不敢開窗,太臭了!”近段時間,柳沙半島居民又遇到了臭氣襲來的煩惱。記者走訪了解到,困擾柳沙居民的臭氣主要有兩大來源:城南生活垃圾填埋場里垃圾產生的腐敗氣味;垃圾場附近大量養豬戶豬舍和焚燒廢舊輪胎煮豬食散發的氣味。 據了解,目前南寧市98%的城市生活垃圾在城南生活垃圾填埋場處理,該垃圾填埋場日均處理生活垃圾約達2300噸,遠遠超過了原設計日均處理量1200噸。為加固城南垃圾填埋場“防臭墻”,7月9日晚該垃圾填埋場開始對填埋作業區采用無土覆蓋技術,以過濾臭氣。不過,盡管相關部門采取多種措施進行治理,但垃圾場產生的氣味仍不可能完全“堵截”。 臭氣再現 柳沙半島居民反映又遭臭氣侵擾 “只要天一熱就會臭氣熏天,晚上都不敢開窗,因為不知道半夜幾點臭氣會襲來,把我臭醒。”近段時間,網友“家住柳沙”等不少柳沙居民反映,經過相關部門治理消停了兩年的臭氣,現在又開始侵擾這里的居民了。 9日晚9時許,記者從南寧大橋北沿青山路行走,不時聞到一股股臭味,但沒風的時候不太注意就感覺不到。隨后,記者轉入英華路行至半島康城小區附近,依然可以聞到這股難聞的氣味。 “今年5月以來,柳沙半島居民又開始被臭氣侵擾了,臭味如同當年,只是每次持續的時間短了一些。”柳沙半島一居民告訴記者,2010年4月起柳沙半島開始有惡臭氣味襲來,市環保局等部門于當年5月底、6月初派人進駐柳沙半島,摸清了污染源———距柳沙半島對面兩三公里的城南垃圾填埋場。 “這一兩年,相關部門采取措施進行了治理,可沒想到臭氣消停兩年后,又開始擾民了。”該居民說。 臭氣來源 垃圾場及附近養豬戶違規養豬 那么,近期困擾柳沙居民的臭味,真的是城南垃圾填埋場產生的嗎?7月2日,市環保局組織柳沙半島的6位居民代表來到城南垃圾填埋場,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走訪了垃圾填埋作業區、滲濾池等多處“重味”區,可居民代表聞了氣味后表示,他們晚上聞到的臭氣與在垃圾填埋場聞到的氣味并不完全一樣。 據了解,2010年影響柳沙居民生活的臭氣主要有三大來源:一是城南垃圾填埋場里垃圾發酵產生的腐敗氣味;二是位于垃圾填埋場的市醫療廢棄物焚燒中心焚燒醫療垃圾所產生的焦味;三是垃圾填埋場西側90多戶個體養豬戶撿拾垃圾場里廢棄物做燃料燒泔水產生的廢氣。當年11月16日,市醫療廢棄物焚燒中心被關閉并外遷,至此,柳沙居民投訴的臭氣還有兩大來源。 10日上午,記者前往城南生活垃圾填埋場,在填埋場里并沒有聞到明顯的異常臭氣。“困擾柳沙半島的臭氣并非完全來自城南垃圾填埋場。”垃圾填埋場相關人員表示,垃圾場附近仍有大量養豬戶的豬舍和焚燒廢舊輪胎煮豬食散發的氣味。 隨后,記者來到城南垃圾場外的五象大道旁,該處在柳沙半島隔江一公里外。記者看到,這里還有幾十戶養豬戶,每個養豬戶的豬圈里都有幾十頭生豬,豬糞便填埋了小河和魚塘,散發出一陣陣惡臭。一養豬戶向記者坦言,他們在該處養豬已有幾年時間,許多人是外來租地養豬,對豬糞便不采取任何措施,直接排放到小河和魚塘里。在青龍崗公墓旁的另一個養豬區,也有幾十戶養豬戶,搭建的豬圈非常簡陋,有的養豬戶家里還冒出了煮豬食產生的濃煙。據了解,傍晚六七時是養豬戶煮豬食的集中時段,經常濃煙密布,而且有的養豬戶是用廢舊輪胎作燃料煮豬食,因此加劇了異味。 垃圾處理 填埋作業區9日起實行無土覆蓋 除了養豬戶的不文明養豬行為,城南垃圾填埋場也是困擾著柳沙居民的臭氣的來源。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城南垃圾填埋場B區填埋作業區看到,現場一片忙碌,許多輛環衛垃圾車運載垃圾前來填埋。垃圾卸下后,推土車馬上將垃圾攤平,然后用推車進行碾壓。記者在旁邊時,聞到了垃圾的臭味。 據市環衛處相關人員介紹,由于每天都有約400輛垃圾車往來運載垃圾,而且填埋作業區如今每天都有2300噸垃圾需要填埋,因此作業區不可能覆蓋上泥土或者薄膜。另外,作業區區域有部分是垂直的,泥土也難以覆蓋上去,長期以來近1000平方米的填埋作業區只能裸露出來,這是城南垃圾填埋場臭氣的最大來源。 為改變以往垃圾填埋作業區裸露導致臭氣揮發溢出的狀況,7月9日晚,城南垃圾填埋場首次對填埋作業區采用無土覆蓋技術。該項目負責人龐富東解釋稱,“無土覆蓋”顧名思義就是不用泥土覆蓋,改用高分子、纖維等特殊原料與水調拌成糨糊狀,直接噴灑在裸露的垃圾作業區面上。該技術2009年開始在國內使用,可有效防止95%的臭氣揮發溢出。當日,工人們現場展示了無土覆蓋,剛噴灑完,垃圾區的臭氣就明顯減少了。 城南垃圾填埋場負責人表示,垃圾填埋作業區一般在6時至20時作業,以后每天20時后都會對填埋作業區噴無土覆蓋,以大大減少垃圾臭氣揮發溢出擾民。 據了解,2010年4月柳沙居民投訴臭氣擾民后,市城管局等部門采取了多項措施整治城南垃圾填埋場。如,啟用城南垃圾填埋場應急處理工程,將垃圾滲濾液調節池加蓋2.5萬平方米密閉進行臭氣收集處理;填埋庫區A區(較靠近柳沙半島)停止使用;用8萬平方米HDPE膜進行全覆蓋。不過,8萬平方米HDPE膜只覆蓋填埋庫區A區的一部分,另有部分及B區沒有覆蓋。 10日記者在城南垃圾填埋場了解到,垃圾場內未覆蓋HDPE膜的部分很快也將全部覆蓋上薄膜。據悉,目前垃圾場已采購10萬平方米HDPE膜,按計劃12日HDPE膜開始進場,預計2個月可將10萬平方米HDPE膜覆蓋完剩余未覆蓋的區域,屆時,可大大緩解臭氣溢出。 記者昨日在城南垃圾場轉了幾圈發現,除了采取上述治理措施,垃圾場內還有13門半固定遠程風炮除臭機,可根據天氣等情況不定時地對垃圾場噴灑消毒除臭劑;另有一套車載式遠程風炮負責隨時對某區域進行移動式噴灑除臭。而“防臭墻”的最后一道防線是1800米的霧墻。霧墻沿著靠近柳沙的垃圾場邊安放,使用“高壓噴霧風炮系統和常規噴淋系統”有效控制臭味散溢。這些除臭劑能有效抑制腐敗細菌的生長,改善有機物的分解途徑,減少氨、硫化氫以及氨物質等相關惡臭氣體的產生。 治本之路 明年底關閉城南場由靜脈產業園取代 焚燒和填埋是目前處理生活垃圾的基本方式,目前南寧市98%的城市生活垃圾都在城南生活垃圾填埋場作填埋處理。那么,廣西已經有了“再生煤”技術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可否應用該技術或其他更好的方式處理生活垃圾呢? 對此,市城管局環衛處相關負責人稱,“再生煤”技術目前只適用于小規模的生活垃圾處理,城市里產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只能填埋或焚燒。“只要有垃圾,就會有氣味。治理城市生活垃圾是世界性難題,什么治理措施都只能緩解臭氣,不可能完全杜絕。”該負責人說。 據了解,城南垃圾填埋場日均處理生活垃圾約達2300噸,而原設計日均處理量只有1200噸,該填埋場早已超負荷運轉。記者從市城管局了解到,根據五象新區的規劃要求,城南生活垃圾填埋場計劃于明年底關閉,屆時其“工作”將由江北靜脈產業園取代。“靜脈產業園”是未來垃圾處理的不錯選擇,可實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電子垃圾等處理科技再生利用良性循環;與之相對應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并生產、流通、消費的產業則被稱為“動脈產業”。兩者共同構成了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目前,南寧市靜脈產業園正在有序推進中,選址初步定在興寧區五塘附近,它最終將取代城南生活垃圾填埋場。而城南垃圾填埋場將建設生態休閑公園,因為其關閉后10年內仍會有少量垃圾氣體產生,只適宜建設公園。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