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上海市政協:全程分類收運系統未形成 |
(時間:2011/12/9 15:38:57) |
近日,上海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建設委員會發布《關于上海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調研報告》。該報告指出上海垃圾“三化”處置存在六大問題,十年中上海生活垃圾分類變化了4次,但全程分類的收運系統始終未形成。 報告表示,上海收集清運的居民日常生活垃圾中廚余果皮約占60%,廚余果皮垃圾比例較高,因而本市生活垃圾具有高混雜性、高含水率、高有機成分、低熱值的特點。上海探索垃圾分類投放已有十多年,但進展并不大,該報告認為,上海垃圾“三化”處置存在“垃圾全程分類系統未建立”、“垃圾減量缺乏配套機制”、“資源化利用處于初級無序狀態”、“垃圾處理能力相對不足”、“管理體制不順暢”、“市民觀念習慣有待轉變”六大問題。 報告指出,垃圾分類實行十多年來,復雜多變的分類標準讓很多市民感到無所適從,十年中生活垃圾分類變化了4次,平均兩年多變一次,原有分類標準還未形成習慣,又出臺新的分類標準。與源頭分類相匹配的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分類處置設施尚不到位,全程分類的收運系統始終未形成。分類垃圾重新混裝、有毒有害垃圾未單獨收處、裝修垃圾與日常生活垃圾混放等現象仍很普遍,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受到挫傷。 目前,上海雖然已頒布《關于推進本市生活垃圾分類促進源頭減量實施意見》,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缺乏具有正向調節作用的配套細則,缺乏長效監督管理機制和責任落實機制,執行效果并不理想。例如,過度包裝現象仍較普遍,蟲草等高檔禮品,包裝體積和重量往往幾十倍于商品本身;再生資源回收系統尚未實現種類全覆蓋和規范化管理,再生資源回收種類少,經營管理混亂等現象仍然存在。 同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缺乏相應的產業扶持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技術應用、產業發展形不成氣候,沒有建立系統化、規范化的處置流程。餐廚垃圾、園林垃圾、糞便等資源化處理遠遠沒有實現產業化的目標,其他可資源化利用的垃圾也處于初級處理階段。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