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廣東省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滯后 |
(時間:2011/11/30 11:17:57) |
廣東普寧練江支流湯坑河占隴鎮河段,塑料袋、飲料瓶、一次性飯盒等各種漂浮物隨著黝黑的河水流下來,有大量的垃圾滯留于礁石上和水草叢中,而河岸斜坡上也滿是垃圾,這里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垃圾河”。 這是廣東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一行到當地調查時看到的場景。對經濟第一大省廣東來說,在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也迫切需要從垃圾成山的困境中突圍。 本月28日提交給廣東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三十次會議的一份關于檢查《廣東省城市垃圾管理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顯示,目前廣東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偏低,農村垃圾大多處于無處理狀況。 “垃圾造成的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已直接威脅著我們的生存環境及飲用水源安全,如再不采取積極措施,強力加以解決,將會導致嚴重的社會后果。”報告指出。 根據報告,目前全省地級以上市中仍有茂名、汕尾2個市未建成垃圾無害化處理場,67個縣(市)中有56個縣(市)的垃圾僅采用簡易處置措施,未實現無害化處理。與已實現“一縣一場”(衛生填埋方式)的河南、浙江等省份對比差距很大。截至2010年底,全省市縣城區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僅為70%,大部分縣(市)及絕大部分鎮的生活垃圾仍未實現無害化處理。 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滯后正在給廣東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簡易填埋垃圾的做法,缺乏相應的防滲漏措施及垃圾滲濾液處理設備,容易造成土壤、河流水體、大氣等環境污染。 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滯后的背后,是財政資金投入的不足。報告指出,廣東省東西北地區的垃圾處理以填埋方式為主,市場化程度較低,由于這些地方財力不足,無有效投入,嚴重制約了無害化垃圾處理場建設進度。雖然廣東省財政每年安排的垃圾處理工程專項資金從最初的4000萬元提高到今年的7000萬元,但對于眾多需要支持援助的欠發達地區而言,無疑是杯水車薪。 其次,目前廣東垃圾處理設施項目選址、征地難度越來越大。由于居民對生活環境與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加上目前廣東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滯后情況,社會群體形成了對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抵制心理。 例如,2009年底廣州番禺垃圾焚燒廠就因選址遭到周邊居民反對,到現在仍沒有明顯進展;茂名垃圾填埋場建設因征地難和周邊居民反對等原因而一再延期。 相比之下,農村因為垃圾管理嚴重缺位,垃圾污染問題更加突出。據估算,目前廣東省農村生活垃圾產生量約3.5萬噸/日。長期以來,由于大部分縣(市)的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建設滯后,村鎮垃圾收運設施不配套、農村沒有專門的保潔隊伍和環衛專項經費等原因,使得農村垃圾亂堆亂放的現象愈加嚴重,已構成對農村的生活環境、飲用水源和農民身體健康的直接危害。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