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火電廠排污標準出臺 火電脫硝設備迎來新契機 |
(時間:2011/11/4 15:14:13) |
近日,國泰君安證券發布報告稱,伴隨著新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出臺,未來火電脫硝設備行業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氮氧化物是大氣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火電廠排放的尾氣絕大部分是一氧化氮,隨后其在空氣中氧化生成較為穩定的二氧化氮。目前我國大中型城市二氧化氮濃度較高,小時濃度超標現象經常發生。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火電企業持續虧損的重壓之下,脫硝補貼電價政策和補貼幅度或成為啟動脫銷市場的關鍵。 脫硝迫在眉睫總量控制浮出水面 “十一五”脫硫取得階段成果,氮氧化物治理迫在眉睫。目前我國酸雨污染已由硫酸型向硝酸和硫酸復合型轉變,硝酸根離子在酸雨中所占比例從上世紀80年代的十分之一逐步上升到今年的三分之一;痣姀S尾氣排放氮氧化物占到總量約38%,機動車尾氣排放也超過30%,總計占大概三分之二。根據中國環保產業協會《中國火電廠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方案研究報告》統計分析,2003年,火電廠排放氮氧化物597萬噸、2007年增長近40.6%,至840萬噸(占全國總排放的35%~40%)。2008年,全國氮氧化物排放量達到2000萬噸,若不控制,在2020年將達到3000萬噸。 參考國外經驗,我國開始對火電廠排放尾氣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近期頒布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對此作出了規定!笆濉杯h保規劃中或規定重點行業和地區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比2010年減少10%。未來火電建設逐步放緩,除新增機組裝配脫硝裝置外,我們認為存量改造市場空間巨大。 根據2011年9月印發的“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到2015年,全國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控制在2046.2萬噸,較2010年的2273.6萬噸下降10%。從全國各地提交的總量控制計劃看,“十二五”減排指標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對于欠發達地區仍將經濟發展放在首位,部分省份如海南和青海甚至允許有限度地提高排放量。這體現了總量控制、區域分配的思想。 技術前后端模式結合或成主流 環保部2010年4月頒布的《火電廠氮氧化物防止技術政策》提出,倡導合理使用燃料與污染控制技術相結合、燃燒控制技術和煙氣脫硝技術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 低氮燃燒技術應作為燃煤電廠氮氧化物控制的首選技術。當采用低氮燃燒技術后,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達標或不滿足總量控制要求時,應建設煙氣脫硝設施。 國泰君安證券分析人士比較了前端的爐內脫硝(低氮燃燒)技術和后端的尾部脫硝(煙氣催化還原法)技術。與低氮燃燒法相比,催化還原法(SN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與SCR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相對成熟、脫硝效率高,能大幅降低排放尾氣中的氮氧化物含量。其缺點主要體現在其經濟效益和催化劑生產過程中的二次污染問題。 通過采用等離子體低氮燃燒技術,能將尾氣排放的氮氧化物有效降至150~200mg/立方米,部分地區不足150mg/立方米。同時初置和維護成本均顯著低于目前應用較廣的SCR和SNCR后端,經濟效益明顯。 由于SCR所需催化劑的生產過程耗能高,不利于環保,同時催化劑和還原劑必須給予特殊安全措施,失效催化劑是危險廢棄物,普遍作為脫硝還原劑的液氨在儲運和運行過程中則存在安全隱患。低氮燃燒技術脫去氮氧化物的效果與前端煤粉質量相關,質量越高則后端尾氣凈化越明顯。我國國情決定不同地區火電廠使用燃煤質量差異較大。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們對單憑前端設備實現100mg/立方米保持謹慎,由此決定了推廣“前端+后端”模式是最可能的選擇。 政策引導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2011年9月中旬,環保部發布了新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相較2003年第二次修訂的限值更為嚴苛,其中氮氧化物排放執行“史上最嚴”標準。100毫克/立方米超過了歐洲和美國地區限值,體現我國政府治理火電尾氣污染物排放的決心。我們認為,政府是未來推進主體,配套扶持政策將影響電力企業經營效益的積極性。 補貼電價尚未出臺,重點關注補貼力度?紤]年內CPI較高影響,補貼電價或推遲到2012年初頒布,配合改造市場的啟動。環保部《標準》提供了行業推廣的行政規范,只有通過合理補貼引導電廠積極響應。對于市場預期的0.012~0.015元/千瓦時的補貼價格。我們認為后續或存超預期空間,受推廣時點的CPI水平影響。 根據環保部測算:新標準實施后,到2015年需要新增煙氣脫硝容量8.17億千瓦,估算需投資1950億元。到2020年需要新增煙氣脫硝容量10.66億千瓦。 低氮燃燒市場競爭參與主體分兩類:傳統鍋爐廠和以龍源技術為領導的點火設備生產企業。我們認為,前者將主要占領新增市場、后者在廣闊的存量改造領域大有作為。以三大鍋爐廠為代表的傳統鍋爐生產企業已具備低氮燃燒器的設計和生產能力,在產品出廠時配置前端裝置有利于一體化設計。我們認為,三大鍋爐廠綜合實力突出、壟斷優勢明顯,完成產業鏈整合是必然趨勢,未來自產、自配低氮燃燒裝置是大趨勢。 相比之下,點火設備生產企業利用技術引進和原有技術橫向拓展,也逐步掌握更為先進的低氮燃燒技術。從目前發展情況看,龍源技術的等離子體燃燒已進入產業化階段,綜合脫硝性能領先行業。燃控科技尚處于掛廠試運行期,目前并未規模銷售。鍋爐廠銷售設備已安裝前端脫硝裝置,但減排效果不如專業點火企業。我們認為,利用技術領先優勢,點火企業將在存量改造中拔得頭籌。利用配套優勢,鍋爐廠主要覆蓋新增市場。 截至2010年,我國火電裝機約7億千瓦,“十二五”按年新增12%計算約8400萬千瓦,相比而言,存量空間更為巨大。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不實行脫硝補貼或脫硝補貼不到位,電力企業采購脫硝設備的積極性將受挫,脫硝市場難以啟動。而且,即便補貼政策出臺,也需要看補貼的幅度是否能達到市場預期,如果補貼幅度過小,脫硝市場難以真正打開。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脫硝補貼能與脫硫補貼一致,均達到1.5分/千瓦時,可以抵消火電企業的更換設備成本,調動火電企業采購脫硝設備的積極性。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