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湘鄉市潭市鎮榨平村鐘伏橋將垃圾變肥料 |
(時間:2011/10/24 11:27:42) |
只有初中文化的“泥腿子”鐘伏橋是個愛動腦筋的人,在做環衛臨時工的過程中對垃圾的處理產生了興趣。他發明的垃圾無害處理綜合利用工藝獲得了國家專利。昨日,記者慕名來到湘潭鐘伏橋的家,目睹了他的這項發明成果。 垃圾發酵后變成有機肥 今年60歲的鐘伏橋是湘鄉市潭市鎮榨平村的村民。上世紀末,他來到長沙市天心區環衛局打工,每天與數十噸生活垃圾打交道。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僅有初中文化的臨時工會對垃圾的處理感興趣。 鐘伏橋發現,對垃圾進行分撿、篩選,將可回收廢舊物品挑出來再利用,將可燃物撿出來送燃燒的自動工藝都已存在,但剩余的垃圾(主要是有機物)如何處理,卻成為難題。鐘伏橋通過實驗,對剩余垃圾粉碎、過篩后,分類加入活動菌(包括發酵菌、HB菌)攪拌均勻,放入啟用發酵槽內,加入粘土礦粉調濕,加熱升溫80-95℃,殺菌一小時,然后降溫至60-75℃,加入HB菌種進行好氧發酵一小時,出料冷卻后即可裝袋變成有機肥料。 最開始,鐘伏橋把這種有機肥放在自家的責任田試用,結果表明,這種有機肥可使水稻畝產增加80公斤。 2009年3月,他的這種生活垃圾無害處理綜合利用工藝獲得國家專利。 向二噁英發起挑戰 其實,早在鐘伏橋的發明獲得國家專利前,他的這項技術就已經在長沙市天心區得到推廣。當時的天心區環衛局局長李許明介紹,2006年他們決定在轄區的大托鎮試點。“我們把設備安裝在一家磚廠內,垃圾處理除了可生產有機肥料以外,剩余的粘土還可以用來制磚。” 李許明說,大托鎮每天的生活垃圾有50至80噸,以前采用填埋法,每噸生活垃圾的處理成本在180元左右,這還不包括垃圾場的場地費。采用鐘伏橋的工藝后,大托鎮的生活垃圾實現了當日處理和無二次污染,處理成本降低至每噸100元左右。 但當時鐘伏橋的工藝還存在缺陷,他無法解決焚燒垃圾所產生煙霧對環境的污染,這直接導致磚廠多次被環保部門處罰。倔強的鐘伏橋決心攻克這個難題,向二噁英發起挑戰。他又研制出成套垃圾處理焚燒設備,對垃圾分類焚燒后,將白色無臭無害的水汽排放,物料殘渣則做成水泥磚等。今年3月,經湖南省環保監測中心現場檢測,其外排指標16項有15項符合國家標準。 多家鄉鎮愿意與他合作 二噁英是一種無色無味的致癌物,極難溶于水,但可以溶于大部分有機溶劑。如何在焚燒垃圾的過程中溶解二惡英,一直是行業內的難題。鐘伏橋經過無數次試驗,發明了一種三合膠劑。他將這種膠劑放入水箱內,通過水箱內滾筒的轉動,逐步將二惡英稀釋溶解。 昨日,記者在鐘伏橋家親眼看到他在自家住宅旁做了一個小實驗。他將許多生活垃圾丟入爐內焚燒,再通過抽煙機將濃煙排入一個圓柱形的水箱內。結果,濃煙就此打住,水箱上直立的煙囪看不到任何煙霧排出。鐘伏橋解釋,焚燒垃圾產生的濃煙被水箱內添加了三合膠劑的水所溶解,這就表明他向二惡英挑戰成功。 李許明說,通過專家檢測,鐘伏橋目前的這套處理工藝,基本解決了焚燒垃圾產生二惡英的污染,而水箱內的水存放一個星期后,也能夠達到排放標準。目前,潭市鎮等幾個鄉鎮的相關負責人在察看過他的垃圾處理工藝后,都已表示愿意跟他合作。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