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廣西柳州立沖溝垃圾填埋場沼氣發電站項目進展順利 |
(時間:2011/10/14 10:46:17) |
“目前已在立沖溝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區打了50口沼氣收集井,項目的整個土建工程基本完成,正進入發電設備和系統的安裝階段 。”昨天,立沖溝垃圾填埋場沼氣發電站項目負責人鄒可為告訴記者,在沼氣收集井中鋪設好集氣管道等工作后,今年年底即可正式發電,最后并入城市電網,由電網公司處理后輸入千家萬戶 。 昨天上午,記者在立沖溝垃圾填埋場沼氣發電站項目建設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在收尾土建工程 。鄒可為說,目前項目一切進展順利,下一階段還需要打50口沼氣收集井,每口井的直徑10厘米,深度在10米至12米,完成這些工作后就能確保按時發電 。垃圾在產生沼氣的過程中,完全靠垃圾自然發酵產生沼氣,整個發電過程不會帶來污染,是一種清潔能源 。生活垃圾實行沼氣發電,無論從節能減排,還是綠色環保方面來說,效果都非常好 。 據了解,柳州市生活垃圾日排放量約1100至1200噸,這些垃圾每天由環衛工人運到立沖溝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采取分區的方式,達 到一定深度后,將表面封閉起來,并進行防滲處理 。即便如此,由于垃圾量太大,在填埋場周邊仍然可以聞到臭味 。為此,去年9月,柳州市和深圳市信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簽訂立沖溝生活垃圾填埋場沼氣治理和循環利用CDM(清潔發展機制) 項目合作書,項目計劃投資4000多萬元,采用國外進口的沼氣發電機組,建設3000千瓦沼氣發電站 。它將利用垃圾來發電,每年不僅可減排甲烷6000噸左右(相當于減少12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還可發電1000萬度左右 。(記者閆友明) 【新聞鏈接】清潔發展機制(簡稱CDM—— —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 :為了應對溫室氣體排放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嚴重影響,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世界各國簽署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京都議定書》,規定在2005年到2012年的第一個承諾期內,工業發達國家必須將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在1990年排放總量的基礎上減少5.2% ;發展中國家在此期間不承擔減排義務,而且可將本國實現的減排量出售給發達國家,換取資金與技術,再用于國內的環境保護事業,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