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地球應對氣候變暖方面的自我修復速度遠超預期 |
(時間:2011/5/12 10:12:15) |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稱,美國氣候學家和古生物病理學家的研究顯示,地球在應對氣候變暖方面的自我修復速度遠超此前預期。氣候變化對地球運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氣候變化不僅會影響地球的自轉角度,也會影響地球的自轉速度。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菲利克斯·蘭德爾和同事此前的研究曾表明,全球變暖將導致地球的質量向更高緯度堆積,導致地軸附近質量增加,進而會加速地球自轉速度。尤其是海洋變暖對地軸傾斜角度的影響遠比人們過去預想的要嚴重。地球圍繞地軸旋轉,其傾斜角度為23.5°。但由于地球質量分布情況并非一成不變,因此地軸的傾斜角度也不會永遠固定不變,而是隨著質量分布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就如陀螺,當一端的重量高出另一端時,陀螺的旋轉軸就會發生偏移。氣候變化對地軸偏移的影響早已為科學家知曉。因溫室氣體排放而引起的海水變暖,也會造成地球傾斜。隨著海水變暖,海洋會不斷擴張,越來越多的海水將被推到海洋大陸架淺區。在下世紀,將使地軸北極點每年向阿拉斯加和夏威夷方向移動1.5厘米。 普渡大學地球與大氣研究室副教授加布里·埃爾伯恩表示,科學家對5600萬年前的陸上和海上沉積物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這些沉積物試樣中均含有碳-12和碳-13的同位素。這說明,在古新世和始新世時期,地球就曾遭遇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據測算,當時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達10億噸,與現在地球上燃料開采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數量相當。而當時地球的平均氣溫只上升了3-5度。全球氣候變暖的狀況曾持續了約1億7千萬年,接下來3-4萬年大氣中近半數二氧化碳氣體消失了,地球氣溫也回到了原先的度數。最新的測算數據顯示,地球自我修復的速度遠比此前想像的要快很多。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古新世和始新世研究中心專家詹姆斯稱,地球自我修復速度的快慢與地球表面生物圈的大小息息相關,生物圈對緩解氣候變暖帶來的不良影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綠色植物的可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主要部分),固定了一部分溫室氣體,使這部分溫室氣體不再阻止地球上的熱量向外輻射,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溫室效應。另外,地球升溫使地球上液態水總量增加,綠色植物吸收更多溫室氣體,反過來延緩了地球升溫的趨勢,有利于達到均衡。當然,隨著地球升溫趨勢的緩解,地球上液態水增量和被吸收的主要溫室氣體增量越來越小,如果不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地球又會升溫,在地球上引起新一輪的液態水總量增加和綠色植物生長峰值,再次延緩地球升溫的趨勢。所以,在不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情況下,上述均衡會交替地形成和打破,如此循環使地球氣溫較之以前發生更大的波動,而不是單調遞增;而如果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或將排放的溫室氣體固定,可平復地球氣溫的波動。科學家表示,過去的一個世紀,地球溫度明顯上升,未來一百年間這一趨勢還會繼續下去,很多研究都證實地球氣溫將在未來幾個世紀里提高1到20華氏度,海平面明顯上升,一些海濱城市將不復存在。有科學家指出,減少太陽光照射,地球溫度就會降低,而一些地面或太空系統完全可以實現這一目的。不過,有科學家指出,人們目前還無法計算出地球到底能吸收多少陽光,又有多少陽光被反射回太空,而這正是實施上述計劃的關鍵一步。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