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呼和浩特市氣象局強化氣象系統服務能力建設 |
(時間:2011/4/7 9:34:11) |
近年來,呼和浩特地區遭受著高溫、寒潮、沙塵暴、干旱、冰雹等氣象災害的較大影響。這些都引起了人們對氣候的特別關注。能否提供準確的預報預測、能否防范減少氣候災害、能否預知未來氣候的變化,掌握錯綜復雜的氣候規律,準確預測未來氣候一直是氣象部門和氣候專家們共同努力的方向。隨著監測數據的不斷充實和氣候預測模式的不斷完善,呼和浩特市氣象局在氣候預測能力、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和氣候資源開發利用能力的不斷提升上做了大量令人動容的探索和實踐。 在“十一五”期間,呼和浩特市氣象局主要將精力集中在設備投入、項目建設和網絡建設上,共投入100多萬元,配置現代化設備,實現業務用機的全部更新換代。建成全市氣象會商會議系統,實現了區——市——縣三級視頻會議功能;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設完成四個六要素、十一個四要素、十二個兩要素區域站和黃河呼和浩特段建設了八個黃河實景監控點,提高了預報預測的精細化水平,實現了對黃河凌汛、汛期等關鍵期的實時監測;在和林縣,土左旗,武川縣,托縣建立了七個土壤水分自動站,武川中棚馬鈴薯氣象服務系統,對指導農業生產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人與氣候”問題的主題年,呼和浩特氣象局始終把氣象防災減災作為氣象服務工作的主抓手,切實提高氣象災害預報的準確性、災害預警的時效性、氣象服務的主動性和防范的科學性。 切實做好氣候開發利用工作 完成武川風能資源詳查區的綜合評估工作,組織開展太陽能資源詳查和評價工作,做好和林10萬千瓦光伏電站前期建設的論證工作。要以緩解干旱和水資源短缺、防災減災、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為目標,繼續做好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精心組織好呼市地面增雨火箭和防御冰雹災害的人影作業服務。完成市級人影指揮中心和市、縣兩級人影業務系統的建設。加強人工增雨新設備的推廣應用,依法加強人工影響天氣的管理,切實提高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水平和效益。 加強氣候變化對區域經濟、農業生產、糧食安全、能源開發、節能減排、生態環境的評估,切實履行職責,充分發揮氣象科技支撐作用。加快呼市氣候監測業務平臺的建設。逐步建立氣象災害風險指標體系和氣象災害評估系統。開展氣候變化對農業及種植業、生態環境的影響評估。組織參加重點節能環保工程、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節能減排等項目的氣候可行性論證。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