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太原提前兩月啟動冬季大氣污染防控 |
(時間:2010/10/13 9:14:59) |
太原冬季的空氣污染問題由來已久,十分突出。為解決污染天氣逢冬就抬頭的問題,早在距離供暖期還有整整兩個月的時候,市環保局于9月1日啟動了市區冬季大氣環境污染預控行動,提前兩月啟動冬季大氣環境污染控制,這在太原史無前例,在全國也不多見。 從行動啟動至今,一場聲勢浩大的“戰天斗氣”的預控行動在我市全面展開,內容包括燃煤污染控制、工業企業污染控制、建筑工地等面源污染控制等諸多方面,也讓群眾看到了環保部門為改善龍城冬季大氣環境作出的積極努力。但是,作為一個北方城市,受特殊的地理和氣象條件制約,我市的污染物擴散條件差,特別是冬、春季容易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而工業和能源結構不盡合理,以耗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等因素也對我市大氣產生不利影響。可以說,龍城環保壓力有增無減,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依然困難重重。 壓力一:采暖期燃煤污染有再次反彈的可能。 根據市委、市政府年初確定的環保工作任務,今年年內要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500萬平方米,并拆除市區范圍內732臺分散燃煤采暖鍋爐,解決24個城中村集中供熱或區域供熱。截至目前,主要供熱工程中,瑞光熱電廠于9月建成投運,一電廠六期供熱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可分別新增供熱能力1000萬平方米;太鋼電廠供熱機組基本建成,新增供熱能力400萬平方米;二電廠(第六期工程)和城西調峰熱源廠分別剩余集中供熱能力300萬平方米和250萬平方米,上述6個熱源廠年內將累計新增供熱能力近3000萬平方米。但由于集中供熱管網不配套,目前,全市年內可以落實的集中供熱面積尚不足500萬平方米。 由于集中供熱進展遇到困難,上半年,全市集中供熱區域內鍋爐拆除工作無法實施,集中供熱覆蓋區域內的采暖鍋爐已處于治不能治、拆不能拆的兩難境地。更為嚴重的是,瑞光熱電廠、太鋼電廠等熱源廠的建設都是以拆除市區分散燃煤鍋爐來換取環境容量而批準建設的,如分散燃煤鍋爐不能拆除,而新建熱源廠機組投運后,市區大氣污染排放總量不降反增,冬季大氣污染將難以控制,如遇不利氣象條件,仍有出現污染再次反彈的可能。 壓力二:機動車尾氣排放加重空氣環境質量負擔。 近年來,隨著我市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時,汽車尾氣中的污染物給大氣帶來沉重負擔,造成我市市區大氣污染已由煤煙型污染轉化為煤煙與機動車尾氣復合型污染,大氣污染防治的難度逐年加大。 據了解,汽車尾氣通過排氣管、油箱等處排出,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為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硫化物、鉛(一般由使用含鉛汽油的汽車排放)、苯及一些懸浮顆粒物(包括碳粒等)。數據統計,汽車發動機每燃燒1千克汽油,要消耗15千克新鮮空氣,同時排出150克至200克一氧化碳、4克至8克碳氫化合物、4克至20克氧化氮等污染物。按照環保部科技標準司日前公布報告 “一輛汽車行駛一年,排放的尾氣大約將近3噸,幾乎是汽車自身重量的三倍左右”的說法,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2億多輛,而在太原這樣的人口稠密、汽車保有量高的大中城市,機動車排放將成為大氣污染主要來源。 壓力三:建筑工地揚塵污染問題仍然嚴重。 目前,全市建筑工地渣土拉運和土方作業中的揚塵污染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治土”工作還不到位,特別是施工渣土亂傾亂倒現象日趨嚴重。隨著近年來太原市南部快速發展,道路、住宅等建設施工工地不斷增加,長風商務區、南中環等區域“土堆”、“渣堆”圍城現象嚴重,不僅影響城市形象,對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的改善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