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針對環境空氣自動監測數據造假問題,生態環境部聯合山西省政府對臨汾市政府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
2018年3月底,生態環境部組織檢查發現,臨汾市6個國控空氣自動監測站部分監測數據異常,采樣系統受到人為干擾,并在查實有關情況后依法移送公安部。4月11日,公安部將案件移交山西省公安機關。山西省迅速組織偵破,抓獲16名犯罪嫌疑人,并依法移送起訴。
經調查,臨汾市環保局原局長張文清授意局辦公室主任張燁和監測站聘用人員張永鵬,組織指使許冬等人故意實施破壞環境空氣自動監測數據行為。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張永鵬組織人員通過堵塞采樣頭、向監測設備灑水等方式,對全市6個國控空氣自動監測站實施干擾近百次,導致監測數據嚴重失真達53次。
5月30日,當地法院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對涉案16人作出判決:主犯張文清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
此次約談中,環境部相關負責人指出,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基礎工作,是客觀評價環境質量狀況、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實施環境管理與決策的基本依據,必須做到依法監測、科學監測、誠信監測,切實保障環境監測數據質量。
約談認為,臨汾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造假是一起有組織、有預謀的蓄意犯罪行為。“臨汾市不在污染防治上下功夫、真抓實干,而在監測數據上動手腳、打歪主意,嚴重背離了中央要求,嚴重誤導了環境決策,嚴重侵害了公眾知情權,嚴重傷害了政府公信力,情節十分嚴重”。
約談要求,臨汾市要從根本上解決全市大氣環境嚴重污染問題。并以案為鑒,加強警示,開展治理,壓實責任,強化機制,確保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真實準確。整改落實情況需于9月30日前報送生態環境部。
上述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在約談中強調,將持續加大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管理和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懲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對干預環境監測數據行為,堅持‘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除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外,構成犯罪的,堅決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