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廊坊開發區建起環境保護網格化精準監測平臺 |
(時間:2017-6-14 8:50:36) |
從過去漫天撒網、人海戰術式尋污查源,變成了快速定位、精準治污。廊坊開發區建起環境保護網格化精準監測平臺,布下電子眼監測各類污染源。 在開發區環保局監控室內,開發區環保局局長孫德峰打開電腦,點擊網格化精準監測平臺,電腦屏幕上隨即顯示出各種監測數據和監測點實時畫面。 “這是一個施工工地,裸露的地表覆蓋著綠色防塵網。如果發現揚塵問題,我們會第一時間讓其采取措施。這里是一條水渠,渠邊堆放著垃圾。垃圾是干的,說明很久沒有人往渠內傾倒污水了。”孫德峰點擊另一個攝像頭,出現在屏幕上的是一個正在拆遷的城中村,轉動攝像頭,整個拆遷工地盡收眼底。“如果有人焚燒垃圾,我們這里馬上就能看到并派距離最近的網格監查員前去處理。” 開發區是廊坊全市的工業集中區,污染源多,管控難度大。再加上地處京津冀三省市交界,車輛和工業跨區污染傳輸情況復雜。現在的網格化精準監測平臺將全區劃分為30個網格,每個網格1平方公里,先期安裝了4套TVOC(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20套空氣質量和30套顆粒物在線監測設備,實現了對全區50%面積的監測覆蓋。 有了網格化精準監測平臺,開發區可以實時監測區內各網格點的數值異常情況和預警信息,盡快準確鎖定污染網格,通過人員巡查和移動監測車查出污染源。同時,根據氣候、風向的變化及大數據分析,對未來的大氣污染趨勢做出預判,及時采取削峰降污緊急措施。同時,他們開發出手機APP,實時連接網絡監測平臺上的數據和視頻。 今年2月上旬的一天,他們發現一氧化碳數值偏高情況,通過調閱監測平臺數據和無人機巡查,很快發現一處拆遷工地內有6個垃圾雜物焚燒點,當即進行了處置。2月25日,一監測點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數據大幅上升,通過移動監測車巡查,發現是附近一廠區內物流倉庫有幾十輛大貨車出入,現場處置一小時后,監測數據逐漸恢復正常。5月3日,開發區一工地PM10數值超出正常值兩倍,工作人員立刻查閱監控,發現是工地出現了揚塵,立即派人到現場處理。 孫德峰說,過去晚上接到焚燒垃圾的群眾舉報,只能是開著車、聞著味兒、看著火兒,漫無邊際地到處去找,能不能找到還要看運氣。現在在電腦上看哪個監控點空氣質量指數超標,立即開啟附近的高清攝像頭,配合移動監測車巡查,執法人員很快就可以直達現場。 試運行4個多月來,監測平臺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開發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很多企業負責人的手機都裝上了監測平臺的APP。不管人在哪里,都可以同步查看各監測點指數,及時采取措施。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