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基層環境監測站如何實現轉型發展? |
(時間:2015-9-1 10:48:53) |
新環保法和“兩高”司法解釋對環境監測數據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面對日益繁重復雜的環境監測工作,基層環境監測部門普遍存在監測能力不足、人員素質不高、質量控制滯后等問題。基層環境監測站如何實現轉型發展?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和探索,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加強黨性修養,推進監測隊伍作風建設。近年來,隨著環境監測地位上升、權力凸顯,監測領域的廉政風險也在日益加大。同時,由于監測工作繁瑣沉重,在一些地區的監測隊伍中存在監測數據把控不嚴、監測效率低下等問題。為推進監測隊伍作風建設,必須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學習活動,同時,落實每周學習制度,把業務學習和廉政教育緊密結合。班子成員要嚴格履行“一崗雙責”,把黨風廉政建設與業務工作同研究、同規劃、同布置、同檢查、同考核、同問責。 其次,加強業務培訓,提升監測隊伍軟實力。要不斷加強業務學習。以十堰市環境監測站為例,通過北京對口協作培訓、上級部門專項培訓以及儀器廠家專業培訓,不斷提高監測人員的自身業務素質。要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加大科研經費投入,通過開展課題研究,自由搭建課題小組,加強環保系統內部人員交流,進一步深入了解環境監測工作從方案制定、現場采樣、樣品分析到最終形成報告的工作流程。要牢牢抓住質量控制生命線。建立監測應急會商制度,從源頭把握監測方案的科學制定和監測點位的最優選取,積極組織全站進行持證上崗考核和計量認證,通過建立報告抽審、現場質控、四級審核制度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使管理工作程序化、文件化、制度化。 第三,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提升監測整體實力。要有序推進第三方監測市場化水平,積極制定相關管理辦法,通過實驗室資質認定、比對監測、交叉評估、嚴格問責等多種手段加強第三方監測企業管理,有序放開第三方監測市場。要加強專家型人才培養。積極引進環保專業的高學歷人才,并以加強專業培訓為手段,以牽頭課題研究、應急專項監測為方式,逐步培養其成為大氣、水、土壤等方面的領軍人才。要加強與其他部門的聯動。一方面,通過現場比對、核查等方式加強監測部門與監察執法部門的聯動,另一方面,通過課題研究、召開環境分析聯席會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