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環境監測商業模式亟須創新 |
(時間:2013-6-26 15:30:35) |
記者調研過程中,明顯感覺到環境監測公司與環保行業其他細分領域公司的行業特性不同,即:諸如水務、固廢處理等傳統環保企業更“重資產、輕產品”,而環境監測行業則“重產品、輕資產”。 當然,環境監測公司與水務、固廢公司又有 相同之處,即:同處政策依賴性強的環保大行業背景下,都亟待在傳統商業模式基礎上謀求創新。 這種模式創新的必要性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單項或者單系列指標監測設備的市場空間很有限,一般龍頭企業市場份額能達30%就會遇到天花板,這時候,進一步的市場拓展及盈利能力提升,必須倚重商業模式升級;另一方面,當前環境監測的需求市場集中于政府主導的大環境監測領域,這一領域屬于地方財政投入的薄弱地帶,且地方財政近年來普遍吃緊且結算遲緩,直接導致相關環境監測公司陷入“靠天吃飯”的尷尬境地,要改變這一現狀,也必須從改變環境監測公司現有業務模式入手。 近年來,合同環境服務模式越來越被業界有識之士認為是環保企業商業模式升級的主要著力點。清華大學環境系一位專家表示,這種模式具體到環境監測領域,就表現為引入第三方運營模式。引入獨立于被檢測企業及環保部門的第三方實體,不僅使得以往環境監測領域存在的業主與監測設備提供商在數據準確性問題上的互相扯皮現象不復存在,更重要的是讓環境監測設備商轉而升級為環境監測綜合服務商,比單純賣監測產品更具競爭力和盈利空間。 聚光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個地級以上城市的環境監測站,安裝的在線氣體和水質監測儀表,數量和類別都比較多,存在運營維護保養的問題。理論上講,這些問題應該是政府派人去做,但政府沒有人力、物力,又不放心污染源企業自己去運營維護。這時候,就不得不考慮請第三方來做維護、保養,這種需求在未來會越來越多。 一位長期跟蹤環境監測市場的券商分析師也認為,環保“十二五”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其中一個可行的辦法就是通過引入第三方資質企業與地級以下城市政府成立合資公司,來協助政府提升環境監測運營維護的效率。從這一點來講,第三方運營未來會受到具體政策推動而有望全面推向市場。“在美國,400多個監測站點,政府幾乎全部交由專業的第三方商業機構投資運營,這些機構運作都很富有活力,完全值得中國借鑒。”該分析師稱。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運營模式需要運營結構具有強大的融資能力,這對于目前現金流普遍不足的環境監測企業來說,無疑仍具有巨大考驗。相關專家普遍建言,解決融資問題的良方,一是盡量加大財政補貼的力度,二是加快引入社會資本建立環保產業基金,大規模投向商業模式清晰、盈利前景良好的環保細分領域,環境監測領域就可列為重點投入領域之一。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簽署合 |
7月16日,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太原簽署《共同推進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合作協議》,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山西省省長王君分別在協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