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江蘇人大代表提出 削減PM2.5應有硬指標 |
(時間:2013-3-12 11:14:01) |
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江蘇代表團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當有代表提出生態環保和霧霾天的話題后,會場氣氛立即熱烈起來。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特別提出,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期待,“用實際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南京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沙家豪代表提出:“政府是否能給出一個承諾,PM2.5每年遞減多少?要讓老百姓能切身感受到治理效果。” 繆協興代表: 鼓勵汽車消費與尾氣污染治理如何兼顧? “報告提到,2012年底城鎮居民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21.5輛,這個數字確實很驚人,體現了老百姓富有了,但也反映出城市的擁擠,交通環境惡化。這個數據到底是個好的數字,還是個中性的數字?我覺得放在報告里就會鼓勵各地還要繼續大力發展小汽車。”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繆協興說話很爽快:“前幾年國家出臺對小汽車的鼓勵消費政策,在發放購車補貼、促進汽車市場發展的同時,有沒有考慮到道路的荷載能力、環境承受能力?”他說,“汽車尾氣對PM2.5的貢獻很高。小汽車尾氣排放已經成為城市霧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現在監測工作在做,但應對措施還有不足。” 繆協興還指出,環境根源上的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每年地方政府都在關停一些化工企業,可產能實際一直在增加,也就是說我們新增的比關停的多。” 長期在礦區跑,繆協興看到許多礦區的生態破壞問題。“這些都需要國家從立法的角度,以強硬的措施,強制企業采用先進環保的技術,減輕生態破壞、加大修復力度,各級政府都應該接受環境指標的考核。” 徐如俊代表: 得下硬指標治理霧霾污染源 全國人大代表、經濟日報社社長徐如俊對今年以來的霧霾天也深有感觸。他認為,霧霾是個全局性問題,更重要的是污染源治理。 “國家要下硬措施、硬指標,要有統籌規劃,一定要把那些污染重、耗能高的企業下決心關掉。現在我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制造業世界第一,這樣的成績付出了很大的環境和資源的代價。”前段時間,經濟日報社組織記者去西南調研就發現,水泥產能嚴重過剩,“水泥也是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還是要有一些具體辦法來解決問題。” 徐如俊說:“我的老家在江蘇興化,我們小時候跑到河邊上捧起水來就能喝,現在河里不能洗菜,水也不能喝,水的顏色也變了。這與農業長期使用化肥、農藥帶來污染有相當大關系,我認為地方政府在環境修復上還要舍得投入。” 沙家豪代表: PM2.5每年遞減多少,地方政府要給個承諾 南京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沙家豪接過話題,他說,“霧霾嚴重,周圍許多人都關注環境問題,讓我來說一說,有什么辦法能解決。”沙家豪說,隨著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發布。群眾能夠及時了解更多的大氣環境質量數據和信息,這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既是壓力也是動力,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刻不容緩。 他說,過去5年政府的確出臺不少措施,每一年都有相關污染物的排放量減少多少的數據,但群眾對此缺乏直觀感覺,如何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治理污染,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環境在變好,需要引起各級地方政府的高度關注。“我看到政府工作報告里面,提到了生態環境關系人民福祉,要用實際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我們一定必須認真研究,這個實際行動究竟是什么行動。地方政府是不是能向群眾承諾,每年PM2.5、PM10能降低多少百分比,這樣一看大家都能了解,平均的水平是不是下降了,這樣老百姓才能看到確實有希望。” 作為醫學專家,沙家豪說,很多老百姓不知道PM2.5是什么,但是從醫學的角度,確實是分子越小對肌體的危害越大,因為污染物可以直接進入到細胞中。他還建議,我們對空氣污染的檢測指標在不斷改進,對水體的污染檢測也應當加強,“現在我們對水體的檢測指標還是舊的,隨著污染成分的增多,很多沒檢測的指標對人也是有危害的,從醫學的角度看,確實影響到健康。”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簽署合 |
7月16日,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太原簽署《共同推進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合作協議》,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山西省省長王君分別在協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