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近期全國天氣現28年最低溫 引發供暖南下爭議 |
(時間:2013-1-8 9:51:10) |
冷!冷!冷!伴隨大范圍雨雪天氣,這個28年來最冷冬天,讓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體會到入骨三分的寒冷,有關南方是否需要供暖的爭議聲再起。 一項2萬網友參與的調查顯示,八成以上人支持南方供暖。那么,實行半個多世紀的“供暖線”該不該重新劃定?如何采暖更合理? “一線定南北”:供暖福利線該不該調? 110千伏電線覆冰、地面出現35毫米厚冰凍層、毛竹被冰凍住成片倒地……近期,伴隨著一幕幕的雨雪冰凍圖景出現在貴州、湖南、江西等多地,許多家庭也感受到了多年未遇的冷。“天晴,家里比外面還冷;天陰,里外一樣冷;下雨下雪,冷得心都縮成一團。老人孩子不停咳咳咳,真受罪!”貴陽市民韓女士說。 供與不供,眼下僅有一線之隔限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經濟能力和百姓生活水平,我國劃分了以秦嶺-淮河為界的“供暖線”。累年日平均氣溫穩定低于或等于5攝氏度的天數大于等于90天,即被界定為集中供暖地區,主要包括華北、東北、西北等地。 “這些年來,國力增強,社會小康程度提高,然而一些南方城市的供暖條件并未與之同步增長,南方取暖公共設施整體落后于其他基建。”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說。 如今,一甲子已過,這條線該不該調整? “國家集中供暖線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條‘福利線’。”上海交通大學陳憲教授說,“‘一線定南北’現在看來已不妥,供不供暖要看‘天氣’。” “出現極寒天氣就該供暖。”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丁元竹指出,近10年來我國氣候發生重大變化,極端天氣頻頻發生,2008年初湘貴黔大范圍雨雪冰凍情形至今仍歷歷在目。然而,供暖政策卻未跟上“天氣之變”。 多年來,北方地區集中供暖室溫標準為18攝氏度左右,而南方大部分地區冬季平均氣溫低于16攝氏度。出現雨雪天氣時,長江流域氣溫一般不到10攝氏度,即便到了極端最低氣溫0攝氏度以下,也只能“望北興嘆”。 “過去供暖對于北方是‘必需品’,而對于南方是‘選擇品’,不供暖最多影響生活質量。如今,供不供暖更加關乎‘人心’冷暖。”丁元竹說。 多地探索,供暖福利“均等”仍有距離 就在民眾熱議南方該不該供暖之際,南京、武漢、徐州等一些地方已經在率先探索市政集中供暖。 2010年,江蘇提出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應當進行城市熱力規劃、集中供熱;去年,武漢東西湖區與神華集團簽訂協議,將在該區實現集中供暖,惠及100萬人。 在徐州,市供熱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冬,市財政對供熱企業補貼額為1600萬元,目前集中供暖覆蓋小區已達250余個。剛剛享受到“暖流”的小區居民吳阿姨說:“往年氣溫七八度,今年一下到了23度,不用加被子了,很舒服。”但是也要看到,這樣的努力距離實現“福利”均等仍有距離。 記者拿到的一份南方某市集中供暖圖顯示,整個城市100多家集中供暖的小區可謂是“非富即貴”,政府部門、電力煙草、銀行等住宅小區赫然在列,還有一些高檔商品房住宅。然而,與這些小區“一墻之隔”,不乏“沒有集中供暖、沒有取暖補貼,實在冷得架不住,就裝個熱水袋捂著被子不下床”的其他住戶。 招致爭議的表面上是供暖“窮冷富暖”,實則是一些地方“介意”集中供暖造價高、花費巨大,政府相關部門誰都能管誰也不愿意牽頭的態度。 據了解,我國現行的取暖補貼制度大多僅限于“供暖線”以北地區。在“國家集中供暖城市”,一方面,城鎮居民在取暖季每月能領取到數百元的取暖費,另一方面,供暖企業還會獲得一筆不小的財政補貼。但是在南方,政府卻沒有這筆費用。 因地制宜:供暖若成“必需品”該怎么辦? 不少南方市民認為,溫暖過冬已經成了強烈的民生需求,政府應該考慮完善相應的公共服務,在供暖問題上有所作為。 陳憲建議,作為基本公共服務,可由國家層面的政府部門統一決策,在供暖問題上設計一個溫度系數,以北方最冷地區參考值為1,沒有那么冷的地區相應換算為0.6、0.8等,然后按照不同分級標準補貼地方財政,或是居民手中。 “歸根結底,在供暖問題上,應當充分尊重民眾民意,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按需提供。”國際能源系統集團分析師胡利曉說,“在進行摸底調查,可行性認證和推行之后,要本著節能高效的原則,不能再走傳統高耗低效老路。” 資源緊缺是繞不過的“坎”,我國與熱力有關的煤氣資源南方相對較為貧乏;環保是未來的方向,有報告警示,我國北方城市采暖能耗占全國城鎮建筑總能耗的40%。 胡利曉認為,各地情況不同,集中供暖只適用于南方個別區域,不宜照搬北方。鑒于南方城市對供暖的需求差異非常大,且多數省份冬季低溫時間短,可采取少安裝散熱片、縮短供熱時間并加裝控溫設置等辦法。 例如,“分戶計量”是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方式,在國內的天津、青島等地都有過嘗試,與傳統的集中采暖相比,這種方式可節省15%的費用和20%的能耗。也可有效避免“熱了開窗戶,冷了就投訴”“用多少熱能都交一樣的錢”的糾結。 專家指出,南方供暖不能再走燒煤的老路,而是要兼顧既節能又環保。 在南方一些城市,以地源熱泵、空氣能為代表的新興供暖技術開始應用。無錫市“朗詩未來街區”就采用了地源熱泵進行集中供暖,室內常年保持23到25攝氏度的氣溫。 “綠色供熱,環保建筑未來也是一個趨勢。要切實提高建筑的‘保暖質量’。建設‘保溫建筑’‘保溫小區’可能前期投入比較大,但這才是南方取暖的長遠之道。”胡利曉說。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簽署合 |
7月16日,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太原簽署《共同推進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合作協議》,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山西省省長王君分別在協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