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多哈會議或成為人類應對氣候變化里程碑 |
(時間:2012-11-23 9:56:26) |
中國社會科學院21日在北京發布的2012氣候變化綠皮書指出,即將舉行的多哈會議可能實現《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延續,巴厘、德班兩個授權的交接,深入討論并規劃新授權的談判,從而成為人類應對氣候變化進程的又一個里程碑。 2012年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2)》由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出版。報告分析了2011年底德班會議以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最新進展,關注啟動德班平臺談判對國際國內氣候政策的可能影響,以及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戰略,研討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低碳政策、行動及面臨的挑戰。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八次締約方會議和《京都議定書》第八次締約方會議將于本月26日在卡塔爾多哈舉行。綠皮書提出,多哈會議是一次承上啟下的會議。《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即將執行期滿,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問題上,締約方已有相當共識。多哈會議作為該承諾期內最后一次締約方大會,各方必須就如何繼續《京都議定書》作清晰、可執行的規劃和安排。 報告表示,2012年,隨著德班平臺的啟動,已經有一些締約方傾向于在多哈會議上結束巴厘授權,轉而集中進行德班授權下的談判。這也使得在多哈會議上結束巴厘談判授權成為可能。巴厘談判授權一旦結束,德班平臺談判必然全面開展,國際氣候談判也將因此邁入一段新的歷程。 為應對氣候變化,中國積極開展自愿性減排活動,“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源強度下降19.1%,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約15億噸。綠皮書指出,中國一直積極和建設性地參與國際氣候談判,但對于未來社會經濟發展認知能力的局限性以及當前社會經濟面臨的一系列挑戰,使中國在談判中無法超越現實,追求不切實際的減排目標。 綠皮書認為,中國目前還處于較低水平的經濟發展階段,城市化導致排放快速增長,對外出口商品承接了大量的轉移排放,與很多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對于煤炭的依賴程度還很高。報告指出,落后的能源開發和利用技術是中國低能源效率和高強度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對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構成了嚴峻挑戰。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