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美國頁巖氣革命無助于應對氣候變化 |
(時間:2012-11-14 10:21:36) |
國際能源署最新發布的全球預測顯示,豐富的頁巖油氣產量將使美國到2035年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由此產生的政治影響深遠。不過,關于美國能源自主的議論聲下掩飾著更大的挑戰。頁巖氣也許意味著更清潔、更令人安心,但如果國際能源署的預測是正確的,與破壞性氣候變化抗爭的空間就小了。 無論全球能源實現何種平衡,鑒于工業化以前的水平,國際能源署預計如果不對碳排放采取更有力行動的話,全球溫度在長期內將增加3.6攝氏度;而如果減排計劃取得適度進展,全球碳排放量會從2011年創記錄的312億公噸增長到2035年370公億噸。相對于前十年,這一增長率已有所放緩,主要是因為全球能源構成中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有所增加。但碳排放量仍在增長。 國際能源署表示,要想有一半以上的機會限制全球溫度增長2攝氏度(這是氣候科學家們認為能避免大多數極端氣候反應的標準),到2035年碳排放量得下降至220億公噸。 20年的時間似乎足以讓清潔能源技術出現意外的進展幫助減少碳排放。但這時間表是迷惑性的。即使新能源具備了可操作性,也要花數年才能建立動力站并穩定運營數十年。國際能源署預計,目前的能源結構將會產生氣溫增長2攝氏度所能允許的碳排放量的80%。到2017年,這一比例將達100%。這意味著之后任何新增產能都得實現零碳才能避免氣溫升高——這不現實。 美國能源繁榮和隨之而來的天然氣產量也許對美國經濟而言是個助力,那是貿易和能源安全的保障。但在應對氣候變化上起不到什么作用。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