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專家解析極端天氣頻發原因 今年氣候為去年延續 |
(時間:2012-7-30 10:04:20) |
從今年2月席卷歐亞多國的強寒天氣,到北京“7·21”的暴雨成災,短短的半年時間,各種“幾十年不遇”甚至“百年不遇”的極端天氣頻繁肆虐地球。 人們不禁要問:我們的地球到底怎么了?她的“脾氣”為何變得越來越壞? 現象 全球氣候亂象北半球經歷“水火兩重天” 針對今年以來的極端天氣,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世界氣候研究部主席中澤哲夫今晨接受法晚記者采訪時介紹說,按照世界氣象組織的規定,當氣候要素如氣壓、氣溫、濕度等的時、日、月、年值達到25年一遇,或者與相應的30年平均值之差超過標準差的兩倍時,就可以將此歸為極端天氣。 中澤說,簡而言之,極端天氣就是指嚴重偏離常態,并且接近或者超出已有天氣變化極值的天氣現象,在統計學意義上屬于不易發生的事件,是一種小概率事件。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出現頻率發生變化,呈增多增強的趨勢。 原因 今年極端天氣為去年的延續 2011年極端氣候盛行,嚴重干旱、水災和熱浪席卷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由48個國家的科學家聯合發表的《氣候狀態》報告指出,這意味著全球將面對更多的極端天氣。 參與這份報告撰寫的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研究員凱瑟琳·沙文麗今晨告訴法晚記者,2011年是19世紀科學家開始記錄天氣以來15個極度炎熱的年份之一,東非、墨西哥和美國出現歷史性干旱,北大西洋颶風數量多于平均值,澳大利亞經歷了最潮濕的兩年。 2011年發生的七種極端天氣為洪水、干旱、颶風、寒潮、龍卷風、熱浪和臺風,這是極罕見的。她說,“2011年因頻發極端氣候而被載入史冊,而今年各地的災難天氣則是一個延續。” 極端天氣與氣候變暖相關 氣象學家通過擴大研究可能影響氣候的因子發現,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與氣候變暖的大背景密不可分。凱瑟琳說,去年一整年的極端天氣背后隱藏著一個氣候變化的趨勢,而這種趨勢正是引發極端天氣的原因。 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不斷攀升,測量到的平均值到2011年達到一個最高值;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導致海洋酸化愈發嚴重;全球海洋上層的熱量儲存值是1993年以來的最高值。 中澤哲夫個人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具有區域性變化特征,其中之一表現為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和中低緯度地區的升溫率不同,由此帶來了北半球高緯度和中緯度地區大氣厚度(氣壓)變化的不同。 這種南北方向的厚度(氣壓)差,影響了中高緯度地區的西風速度,使西風速度減慢,進而使影響中高緯度地區的天氣系統移動減慢,為極端事件的產生提供了潛在條件。 結果 百年一見風暴或增至3年一見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的全球氣候專家拉舍夫稱,經過很多氣象學家的共同研究,目前的氣候形勢下,百年一見的超級風暴潮降臨的幾率將提高到3年至20年一次。 拉舍夫說,拿美國舉例,在最近的短短幾個月內,美國人就經歷了過多的極端天氣,如干旱、森林大火和熱浪襲擊。 對于近幾個月發生在中國、俄羅斯和日本等地的暴雨,拉舍夫建議說,如果類似的極端天氣未來不斷騷擾城市,那么這個城市就應該考慮更新老化的基礎設施了,比如增大下水管道的直徑。 警告 極端天氣有周期性 近幾年,洪水、干旱、極寒等極端天氣現象尤其明顯。歷史上是否存在這種極端天氣的周期呢? 對此,北京市氣象局專家張明英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多種極端天氣在同一年份同時出現從全球范圍來講極有可能,這種異常狀況的周期是存在的,但是很難非常準確地去用一個年份來定義這個周期。”到目前為止,也還沒有這樣的周期統計出現。 應對各方支招應對 由極端氣候事件導致的經濟損失總體將呈逐漸增加趨勢,如何應對極端天氣成為各國當務之急。 極端天氣也意外帶火了保險業的生意。《悉尼日報》稱,由于“天災”難測,許多人通過選擇“買保險”來減少損失。 由于澳大利亞過去一年遭受的自然災害破紀錄,保險公司將2012年各種保險大幅上漲35%。美國、日本等國的保險公司則開發出“天氣保險”,專門保障企業或個人因惡劣天氣導致的經濟損失。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