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溫州蒼南縣水源:末端監測走向前端預防 |
(時間:2012-7-16 11:13:00) |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努力探索當地飲用水水源保護新模式,通過從末端監測向前端預防和全過程監管轉變的方式,使飲用水水源保護更直接、更有效、更全面。 ■前端預防:專項排查,重點區域定期體檢 飲用水水源污染重在預防,等出現污染再"亡羊補牢"不但為時已晚,而且在治理成本上也增加了負擔。蒼南縣環保局針對湖庫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開展污染風險專項排查,給飲用水水源定期"體檢",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 今年初夏,蒼南縣環保局結合《蒼南縣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管理辦法》,對轄區內所有湖庫型飲用水水源地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專項執法檢查。此次檢查除對飲用水水源的基本信息,如水源名稱代碼、規模、年取水量、服務人口數、供水地區、保護區劃定情況、是否設置邊界標志以及供水設施進行調查以外,還對庫區內休閑娛樂、網箱養殖、畜禽養殖等建設項目排污口進行了檢查。執法人員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了督促整改或限期搬遷。 蒼南縣環保局局長蘇中杰說:"飲用水水源安全無小事,寧可多查幾遍,不能漏過一個污染源。" ■全程監管:聯合巡邏,重點時段重點守護 今年6月,蒼南縣2012飲用水水源保護專項巡查啟動儀式在橋墩水庫舉行。隨后,來自縣環保、水利、衛生、公安、安監、紀委等部門共20余人兵分兩路對橋墩水庫、吳家園水庫等全縣六大飲用水源保護區開展為期4個半月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專項巡查。 此次巡查是在5月飲用水水源風險專項排查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針對在飲用水水源區里違法排污以及毒魚、游泳等破壞水質的行為進行現場巡查。 蒼南縣六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地處南部山區,工業污染并不多,但由于生活居民眾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生活和農業面源污染。為解決農業面源污染,蒼南縣環保局在前期風險排查的基礎上進行查處,要求限期整改或搬遷。為解決生活面源污染,蒼南縣生態辦在橋墩水庫上游建設了農村污水處理設施。 為保障飲用水安全,蒼南縣從2008年開始每年安排由環保、水利、衛生、公安等多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隊,開展專門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巡查,當地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全程跟蹤曝光,取得了積極成效。 ■末端監測:自動監控,水質變化實時播報 "橋墩水庫水質自動監測站于4月23日聯網成功,并開始上傳數據,目前運行正常。這是蒼南縣首座投入試運行的水質自動監測站,可以對水質進行24小時全天候實時監測。"蒼南縣環境監測站站長陳舜湖介紹說。 蒼南縣于2011年下半年啟動了橋墩水庫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工作。這一項目總投資220萬元,監測項目包括水溫、pH值、溶解氧、氨氮、總磷、總氮等11個項目。水質自動監測系統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水質變化情況,具有一定的動態預警作用。即便安裝了水質自動監測站,蒼南縣環境監測站監測員每月還是會前往包括橋墩水庫在內的6個湖庫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進行人工監測,以確保萬無一失。 蒼南縣副縣長陳國苗透露,蒼南縣將啟用電子警察保護飲用水水源,六大水源保護區將安裝"全球眼"高清探頭,24小時監控違法排污及游泳、毒魚等破壞水質的行為。 從單純的末端監測到前端預防再到全過程管理、自動化監控、電子化管理,這無疑是蒼南縣飲用水水源保護方面的一大進步。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