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人居環境空氣污染監測與凈化技術研究高端論壇召開 |
(時間:2012-7-10 11:13:52) |
近日,由中國工程院發起召開的“人居環境空氣污染監測與凈化技術研究高端論壇”,旨在總結近年來兩院院士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在解決室內和車內環境污染問題上的成果,探討科技惠民途徑。來自國內從事環境科學、氣象科學、密閉空間環境質量、空氣環境污染監測控制研究的十多位兩院院士,以及室內環境、車內環境污染防控的100多位科技工作者和部分企業代表參加了會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就人居環境空氣PM2.5污染控制的策略與研究展望的情況作了專題報告。他介紹了當前解決PM2.5污染問題的四大控制策略。即使用清潔燃料,主動禁煙,特別是不要在室內吸煙;保持室內通風;使用生態環保材料;加強凈化治理。在侯立安院士的專題報告中,還提出了涉及到室內環境PM2.5空氣凈化的四個研究方向:一是技術基礎方面。標準體系的研究,完善人居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體系,為PM2.5防控提供依據。加強標準的基礎性研究,如控制指標及指標限值等。注重標準系統性和前瞻性研究,結合實際,及時調整和定期修訂空氣質量標準體系。二是監測預警方面。跟蹤國際先進監測技術,研發國產化高精度、自動連續監測儀器,有可能做一些便攜的監測儀器。三是控制技術方面。創新研究單一或組合控制技術,探索聯合凈化方法。開展空氣凈化器的設計與優化研究,開發新型凈化產品。四是健全與人居環境質量相關的產品認證及標志管理,促進綠色建筑設計和材料研發。研究開發與建筑節能環境相容、提高生活質量的生態環境建材。 著名氣象科學家李澤椿院士指出,在我國城鎮化過程中,應注意氣象條件對人居環境影響,可采取六項措施:即重視規劃,防止經常的氣象至災影響人居環境;建立完善統一可共享的監測系統;建立危及人居環境的事件預測及影響預評估系統;建立諸多情景的應對策略方案;加強城市環境科學的基礎性研究;建設統一的、科學的、安全避難的基礎設施。 著名環境化學專家唐孝炎院士就城鎮化率對人居環境中室內空氣污染造成的影響進行了闡述。他說,現在我們面臨的情況跟過去不同,老的一些污染問題我們能夠解決。比如現在提出PM2.5的污染問題,我們原來對PM2.5的認識,認為它只對人的呼吸系統有影響,而新的研究表明,不僅是呼吸系統,它的細顆粒物可以進入人體的肺泡以及血液,并且影響免疫系統、心血管系統、遺傳系統等等。為此,提醒我們在不同時期,應進行不同研究。 從事分析化學和環境化學的研究專家江桂斌院士作了“發現新型化學污染物的技術途徑”的專題報告。他表示,隨著經濟的發展,大量的化合物在我們工業、農業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結果造成了我們環境新的化合物的輸入,新的化合物在復雜的環境影響下,包括光和微生物的作用下,由此可以產生一些新的污染物。當前,對新的污染物的研究,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命題。江桂斌還分析了室內環境中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四大特性:一是持久性,在環境中非常難以降解,像二惡英、PPT非常難以降解。二是具有全球傳輸的特點。三是生物顆粒有機性,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在水體中、大氣中、環境中和生物體中,即使濃度非常低,其產生的毒性也會非常高。四是毒性,這些化合物具有比較高的毒性。 此次論壇承辦單位中國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宋廣生介紹,多年來,中國工程院院士帶領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在室內環境標準制定、室內環境凈化治理和室內環境凈化技術產品科研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我國科技工作者和企業研制的室內空氣凈化技術和產品服務于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獲得了全世界的認可,在今年召開的國家科技大會上,中科院的室內空氣甲醛凈化技術獲得了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