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市氣象臺發布大霧黃色預警信號,本市平均能見度不足1公里。預計這場大霧將持續至明天夜間。 中央氣象臺的大霧藍色預警中顯示,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淪陷”霧區,華北基本都有輕霧,其中,京津地區霧氣最重,能見度不足1000米,局部能見度不足200米。 北京地區大霧從昨天開始,城區平均能見度只有1至3公里,南部局地最小能見度不足500米。 此時風向也助長霧氣的勢頭,轉為偏南風,推動最先在城南部開始的霧氣“北上”,并逐漸覆蓋全市范圍。 截至今天上午,全城被霧封鎖,平均能見度不足1公里,城區基本都只有500至800米;而東部、南部照例是霧氣的“重災區”,局地最小能見度不足200米。 受大霧天氣影響,京滬、京平、京開等高速,以及東、南、北六環部分路段,都采取了封路措施。 市氣象臺預測,這場大霧將持續到明天夜間;后天午后將有北風進城,屆時將驅散霧氣。 同時,市氣象臺提醒,今天能見度差,出行請及時收聽路況信息,注意安全。大霧天氣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空氣質量明顯降低,影響身體健康,居民需適當防護,比如外出時戴口罩、圍巾等。 說法:霧霾天氣與環境污染無關 今天上午,記者聯系到北京大學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聯合重點實驗室主任胡敏教授。她說,今天的這種霧霾跟環境污染并沒有關系,只是來雪前的征兆,僅是天氣現象,不像完全的空氣污染。 而與往年相比,是否這種霧霾天氣變多了、頻繁了。胡敏稱,目前并沒有具體的數據統計。 “跟環境污染肯定沒有關系。”北京市氣象局專家張明英告訴記者,今天的霧霾是因為前幾天北京的雪,使得地面濕度比較大,地面氣溫較低,形成了大霧。此外,張明英表示,今年的霧霾從感覺上,也并沒有比往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