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廣州已監測PM2.5從未公布 超標14倍 |
(時間:2011/11/21 9:33:23) |
連日灰霾天氣,前天PM2.5觀測值為137微克/立方米 “早晨起來,江邊都是大霧,花城變霧城。遠看小蠻腰塔,根本看不見,真是‘霧里看花’啊。”家住廣州海印橋南的陳老伯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在濱江路鍛煉時,自己鼻子一直不舒服。“鼻子癢癢的,老是要撓,這種灰霾天氣尤其是。” 11月16日,廣州居民經歷了早晨輕微的霧,等到太陽出來,下午的廣州又淹沒在一片灰霾之中。遠遠看廣州市區,灰黃的顏色籠罩著城市一座座高樓。 PM2.5觀測值連日飆升 實際上,從11月11日開始,廣州空氣中可入肺顆粒物PM2.5微粒含量一路飆升。11日,環保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大氣站臺觀測數據顯示,當日測得PM2.5數值開始比前日高出一倍,從18微克/立方米猛增至57微克/立方米,12日繼續升高至96微克/立方米。至11月15日凌晨,觀測值達近期最高,廣州空氣中PM2.5一度達到137微克/立方米。 137微克/立方米是個什么概念?根據國家環保部11月16日公布擬采用標準,PM2.5年和24小時平均濃度限值分別定為35微克/立方米和75微克/立方米,與世衛組織過渡期第1階段目標值相同。 按照世衛組織嚴格的空氣質量準則值,健康空氣中,PM2.5顆粒物年均濃度應該低于10微克/立方米,超過這個值,人群中總死亡率、心肺疾病的死亡率和肺癌的死亡率會顯著增加。 環保部華南所的監測值實際上一度超過世衛標準14倍之多。PM2.5濃度超過世衛標準14倍,是否構成灰霾天氣?羊城晚報記者為此咨詢了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一位專家,這位專家表示,目前對灰霾判定沒有特別準確標準,主要是看能見度,對濕度的界定不太清晰。就廣東而言,凡是能見度小于10公里、相對濕度小于95%的就可記為灰霾。專家表示,PM2.5測值過高,肯定會影響人體健康。 記者采訪的氣象局專家分析,珠三角地區三面環山、一面朝海,若吹偏南風、東風,空氣污染物容易在珠三角上空堆積,而吹偏北風,則有利污染物擴散。近日的風向不利于廣州大氣污染物的擴散。 廣州已監測但未公布 不過,雖然出現灰霾,環保部門的空氣質量監測還顯示是優良。對此,廣州市環保局副局長楊柳解釋說,灰霾跟環境空氣質量評價是兩個表述,灰霾是一種天氣現象。現行的環境空氣質量的評價只包括三個參數:PM1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這三個指標不夠,因為評價灰霾的PM2.5等污染物沒有納入空氣質量評價體系。 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負責人則表示:“對PM2.5的監測并不困難,與PM10的監測儀器是一樣的,只要加一個切割頭,把直徑在2.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過濾出來,再進入分析儀器。目前廣州10個國控監測點都對PM2.5進行了監測。”據悉,廣州暫時沒有公布PM2.5監測數值的計劃,盡管監測工作很早就已經展開。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遠航則透露,粵港珠三角空氣質量聯合監控網絡2006年在6個子站對PM2.5的濃度進行了全年的監測,按照美國標準,廣州萬頃沙站點超標天數為128天,如果再加入臭氧,超標天數達到165天。羊城晚報記者楊輝 名詞解釋:PM2.5 指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是造成灰霾天氣的“元兇”之一。其能負載大量有害物質穿過鼻腔中的鼻纖毛,直接進入肺部,甚至滲進血液,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環保部擬將PM2.5、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 空氣質量監測將含PM2.5 據中新社電環保部相關負責人16日通報說,《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于16日起開始向全社會第二次公開征求意見。二次征求意見稿的最大調整是將PM2.5、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并收緊了PM10、氮氧化物等標準限值。 今年入秋以來,北京等城市接連出現灰霾天氣。而美國使館和北京市環保局關于監測數據誰更準確的辯論更是讓PM2.5這個專有名詞迅速“走紅”。 上述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隨著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機動車保有量急劇增加,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區域灰霾現象頻繁發生,PM2.5污染問題日益凸顯。現行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已不能完全適應空氣質量管理要求。 該負責人透露,《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主要有三方面改變:一是將現行標準中的三類區并入二類區;二是完善污染物項目和監測規范,包括在基本監控項目中增設PM2.5年均、日均濃度限值和臭氧8小時濃度限值,收緊PM10和二氧化氮濃度限值等;三是提高數據統計有效性要求。 據悉,這是中國首次制定PM2.5的國家環境質量標準。上述負責人指出,把PM2.5年和24小時平均濃度限值分別定為每立方米0.035毫克和每立方米0.075毫克,與世界衛生組織過渡期第1階段目標值相同。這既符合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階段,也能更好地表現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緩解公眾自我感觀與監測結果不一致的現象。 該負責人稱,中國目前已有成熟的PM2.5監測技術,但在全國范圍內立即開展PM2.5監測工作還有一定難度。未來,環保部將繼續加大投入,確保2016年新標準全面實施時,各地有能力開展PM2.5等新指標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工作。 他強調,不管是控制PM10還是PM2.5,改善環境質量的關鍵是減排,只有排放少了,污染物濃度降低了,中國的空氣質量狀況才能真正得到改善。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